2022年屯昌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和省內疫情的風險考驗,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堅定不移貫徹“一核兩翼三新”總體發展思路,穩經濟政策落地顯效,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2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01.3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08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9.69億元,下降7.6%;第三產業增加值55.62億元,與上年持平。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35.6:9.5:54.9。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726元,比上年增長0.3%。
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5.5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0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5.57%,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從年齡結構看,0-14歲人口5.48萬人,15-64歲人口16.67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3.35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8.23‰,死亡率6.90‰,自然增長率為1.33‰。公安部門統計戶籍戶數9.01萬戶,戶籍人口30.80萬人,其中男性16.37萬人,女性14.43萬人。 全年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720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01.2%。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29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25.8%;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51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0.7%。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4155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1.3%。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2%,比上年降低0.56個百分點,嚴格將失業率控制在省定目標4%以內。 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全縣產業投資(不含房地產開發)占全縣投資比重50.1%,較上年提高32.7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占比回落2.3個百分點。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返貧。常態化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全縣歷年累計納入監測對象487戶1921人,其中已消除風險并解除監測對象168戶645人。全年新增納入監測對象195戶773人,消除風險并解除監測對象70戶260人。全年累計資助建檔立卡脫貧戶及監測戶學生7539人次,發放教育補助資金873萬元,雨露計劃累計資助1595人次,發放資金279萬元。全年累計脫貧人口務工總人數12452人,比上年增加960人。經核實有31戶監測戶符合危房改造并納入2022年危房改造任務,撥付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共177萬元。 生態環境保持優良水平。全年全縣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1.777,優良天數比例98.9%,PM2.5濃度為13微克/立方米,創屯昌縣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地表水水質總體為優,水質優良比例100%。 二、農林牧漁業 全年全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9.63億元,比上年增長3.3%;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4.21億元,增長3.5%。從內部行業看,種植業產值33.01億元,增長3.3%。蔬菜(含菜用瓜)收獲面積17.13萬畝,下降1.3%;產量20.05萬噸,增長2.5%。水果收獲面積2.28萬畝,增長0.2%;產量3.19萬噸,增長6.5%。糧食(含木薯)播種面積20.31萬畝,增長4.1%;產量8.93萬噸,增長15.2%。林業產值7.94億元,增長2.4%。橡膠收獲面積40.76萬畝,增長1.4%;產量(干膠)2.31萬噸,增長0.9%。牧業產值13.56億元,增長5.1%。生豬出欄17.21萬頭,增長3.8%。豬肉產量1.40萬噸,增長7.3%。漁業產值1.95億元,增長0.6%。水產品產量1.22萬噸,增長17.5%。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7.75億元,增長3.7%。 表1 2022年農林牧漁業主要產品產量 及其增長速度
注:農林牧漁業數據來源于2022年農業統計年報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縣工業增加值2.53億元,比上年下降0.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3.3%。從產值看,全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3.65億元,下降8.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產值2.93億元,增長14.2%;木材加工業產值1.65億元,下降42.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產值3.49億元,增長4.5%。 表2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全年全縣建筑業增加值7.15億元,比上年下降9.5%。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9個,資質內建筑企業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5.6萬平方米,下降15.2%;房屋建筑竣工面積8.4萬平方米,下降43.7%。資質內建筑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55萬元,增長0.2%。 四、服務業 全年全縣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8.24億元,比上年下降15.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04億元,下降4.8%。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1.23億元,下降9.0%。金融業增加值3.78億元,增長8.8%。房地產業增加值6.60億元,增長2.9%。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6947萬元,下降52.8%。全年全縣貨物周轉量1528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9.7%。旅客周轉量7683萬人公里,下降24.6%。 五、貿易 全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99億元,比上年下降7.6%。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6.53億元,下降12.9%;商品零售22.46億元,下降5.9%。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29億元,下降8.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70億元,下降4.5%。 全年全縣貨物進出口總額124萬元,實現零突破。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5.3%,其中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8.7%。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12.7%,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76.3%,第三產業投資下降23.1%。投資項目個數下降7.2%,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下降24.4%。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2%。產業投資(不含房地產開發)增長233.2%。社會領域投資增長106.2%。
全年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6.18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住宅投資2.86億元,下降19.4%;辦公樓投資0.58億元,下降6.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98億元,增長8.6%。房地產項目房屋施工面積88.37萬平方米,增長15.2%,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4.77萬平方米,下降12.1%。商品房銷售面積4.49萬平方米,下降25.8%;商品房銷售額3.87億元,下降18.0%。 七、財政金融 全年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4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48.1%。其中,稅收收入1.14億元,下降11.8%;非稅收入5.00億元,增長76.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20億元,比上年增長0.6%。其中,民生支出25.62億元,增長6.7%。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34.79億元,比年初增加15.05億元,其中住戶存款96.47億元,增加8.56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75.26億元,比年初增加13.64億元,其中住戶貸款41.32億元,增加2.27億元。 全年全縣原保險保費收入1.40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0.79億元,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0.41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0.20億元。 八、居民收支、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 ?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49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78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55元,增長6.1%。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為1.92,比上年縮小0.09。全縣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1797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84991元,增長7.4%。
全年全縣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677元,比上年下降3.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935元,下降5.9%;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240元,下降1.3%。 年末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5.5萬人,比上年增長1.2%。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19萬人,增長0.5%。參加工傷保險1.84萬人,增長5.1%,生育保險1.89萬人,下降0.5%。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2.86萬人,增長12.4%。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2.86萬人,下降4.1%。 年末全縣共有1631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761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49人享受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比上年增長1.0%。全年全縣發放低保金4564萬元、特困供養金1110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956萬元,有效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全年全縣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23人。 全年全縣實施住院一站式醫療救助6856人次,救助金額529萬元。其中,低保對象救助3873人次,救助金額279萬元;特困人員救助2940人次,救助金額245萬元;監測對象救助36人次,救助金額4萬元。實施普通門診、門診慢性病一站式醫療救助40259人次,救助金額222萬元。其中,低保對象救助31007人次,救助金額176萬元;特困人員救助9207人次,救助金額46萬元;監測對象救助38人次,救助金額0.5萬元。 九、教育 全年全縣完全中學2所,專任教師323人,在校學生4104人,普通高中招生1360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3.2%。普通初中15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專任教師1152人,在校學生11492人,招生3755人。普通小學(含教學點)79所,專任教師1576人,在校學生24081人,招生3590人。幼兒園68所,專任教師815人,在園幼兒10352人,招生3447人。九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22人,在校生96人,一年級和七年級共招生9人。 十、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全縣共有文化館1個(文化館分館2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分館11個),博物館1個,綜合文化站8個,行政村文體活動室119個。全年送瓊劇下鄉30場,瓊劇進校園8場,引進縣外優秀劇目演出5場。成功舉辦了“非遺進校園活動”、屯昌縣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文藝晚會、“獻禮二十大 舞動新時代”2022年屯昌縣廣場舞展演活動、2022年海南(屯昌)端午品鑒會暨竹林古邑國潮廟會活動、屯昌縣2022年(第二十三屆)海南國際旅游島歡樂節屯昌夢幻香山城堡花海童話模特秀、“喜迎二十大 奔向新征程”年畫作品展覽等活動。 全縣具有4A級景區1個(夢幻香山旅游區),椰級鄉村旅游點7個(屯昌豬哈哈鄉村旅游點、西昌鎮南田紅色教育基地、坡陳武術村、美鶴園村、青梯村、南熙村、美華村),特色街區2條(油畫一條街、屯昌美食文化街)。全年全縣綜合接待人數98.07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6.8%,其中接待過夜游客45.94萬人次,下降14.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9034萬元,下降15.2%,其中過夜旅游收入27609萬元。 年末全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92個,其中醫院9家、衛生院9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家、衛生健康事務中心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門診部3家、個體診所59家、衛生所1家、村衛生室104家。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1577張,其中醫院1289張、衛生院病床222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57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15人、注冊護士678人、藥師(士)85人、技師(士)105人、衛生監督員5人、其他86人。全年報告甲、乙、丙類傳染病發病病例數2613例,報告傳染病發病率1023.35/10萬,報告傳染病死亡0人。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7起。 全縣共有公益性體育場館5個(露天燈光球場、體育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社會體育指導員1216人,每千人擁有4.77個社會體育指導員。參加海南第六屆運動會暨海南省第十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群體項目獲得3金3銀7銅、競體項目獲得9金9銀14銅,占據總成績榜第十名金牌榜第十名,從第五屆省運會第十四名提升至第十名,提高四個名次,創歷史最佳成績;參加海南省少年舉重、乒乓球、田徑、沙灘排球、青少年排球、跆拳道、拳擊等七項錦標賽,共獲得金牌60枚,銀牌43枚,銅牌18枚的好成績。參加2022年第二屆海南武術節,個人項目獲得一等獎19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2個,集體項目獲得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參加2022年海南省武術公開賽,獲得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1個。 十一、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全縣造林綠化面積6374.84畝。森林覆蓋率67.47%,森林蓄積量631.9萬立方米。建成區綠地率31.8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3.00平方米。 初步核算,全年全縣全社會能耗17.77萬噸標煤,比上年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6.24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6.2%。 全年全縣平均氣溫24.4℃,比上年下降0.5℃。降水量2360.5毫米,比上年增加381.9毫米。 全年全縣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已建成)8個,年末全縣城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3.032萬立方米,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105%。截至2022年12月已完成300個自然村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任務,治理率35.2%。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全年全縣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起,造成死亡2人,均比上年減少50%,直接經濟損失130萬元。其中,工礦商貿事故1起,死亡1人,均與上年持平,直接經濟損失120萬元;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發生1起,造成死亡1人,均比上年減少66.7%,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無生產經營性火災事故發生。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0197人。
注釋 1.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核實數以《屯昌統計年鑒—2023》公布的數據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對三次產業進行劃分。 3.本公報中部分指標合計數與分項數有出入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均未作機械調整。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戶籍人口數據來自縣公安局,就業數據來自縣就業服務中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返貧開展情況來自縣鄉村振興局、縣住建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縣生態環境局,財政數據來自縣財政局,金融機構存貸款數據來自人行屯昌支行,保險業數據來自中國銀保監會海南監管局,居民收支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屯昌調查隊,社會保險數據來自縣社會保險服務中心,最低生活保障、優撫對象和醫療救助開展情況分別來自縣民政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醫療保障局,教育數據來自縣教育局,文化旅游、體育數據來自縣旅文局,衛生健康數據來自縣衛健委,森林數據來自縣林業中心,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綠化情況來自縣市政中心,氣象數據來自縣氣象局,污水處理情況來自縣水務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縣應急管理局,其他數據均來自縣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