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丹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南丹縣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系列主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求,聚焦“六新河池建設”,深入實施“三千三百五城”戰略,沉著應對新冠疫情超預期影響、實現經濟下行、自然災害頻發等多重壓力交織帶來的挑戰,全縣經濟保持穩步增長,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南丹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邁入新臺階。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縣生產總值[2](GDP)141786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8427萬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889790萬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329647萬元,增長3.1%。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4.0%,62.8%和23.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為17.1%,68.0%和14.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51540元,比上年增長5.6%。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83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12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31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5989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3.1%,低于控制目標1.4個百分點。 二、農業 全縣耕地面積26528公頃。糧食種植面積20035公頃,比上年增加30.1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541.3公頃,比上年增加127.1公頃;甘蔗種植面積1607.6公頃,增加99.5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2628.7公頃,增加787.2公頃;木薯種植面積91.2公頃,減少0.53公頃;果園面積5146.67公頃,增加238.58公頃;桑園面積1061.8公頃,比上年增加21.47公頃;烤煙面積385.33公頃,比上年增加85.33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87432.86噸,比上年減少348.15噸;油料產量4378.18噸,增長4.3 %;甘蔗產量106911噸,增長11%;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90789.68噸,增長5.5%;園林水果產量79618.89噸,增長16.0%。 全年肉類總產量20949.59噸,比上年增長2.9%。其中,豬肉產量11090.06噸,增長6.9%;牛肉產量1312.24噸,增長6.6%;羊肉產量221.58噸,增長9.6%;禽肉產量8163.85噸,減少3.0%。蠶繭產量2273噸,增長20.5%。水產品產量1792噸,增長3.4%。全年木材采伐量333023立方米,減少10.1%。 年末全縣有效灌溉面積5880公頃,與上年持平。當年機耕面積36801公頃,比上年增長6.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4.1%,工業增加值增長4.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5%;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4.6%;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8.0%;非公有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1.2%。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增長11.6%,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下降33.0%。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9.6%。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8家,從業人員1955人,實現總產值62674萬元,比上年增長34.5%;利潤1937萬元,上繳稅金2121萬元。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27.9%。其中,工業投資增長65.2%;民間投資增長44.6%;房地產投資增長113.9%。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71564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9.8%;商品房銷售額78739萬元,增長57.2%。商品住宅銷售套數1266套,增長29.4%。 五、國內外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0104萬元,比上年增長0.8%。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321160萬元,增長0.2%;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48944萬元,增長4.5%。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59149萬元,下降6.8%;餐飲收入額110955萬元,增長24.2%。 全年按人民幣統計,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523622萬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貨物出口136507萬元,下降7.1%;貨物進口387115萬元,下降0.1%。 按美元統計,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78043萬美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貨物出口19726萬美元,下降13.3%;貨物進口58317萬美元,下降3.9%。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業 全年全縣等級公路里程1310.984公里。按行政等級分:國道174.74公里,省道82.45公里,縣道199.509公里,鄉道139.313公里,村道646.35公里(未包含屯級道路)。二級公路11條,高速公路2條,客運量152萬人,貨運量794萬噸。 全年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16335萬元,比上年下降4.8%。全縣公路旅客周轉量12719萬人公里,下降5.6%;公路貨運周轉量54883萬噸公里,增長1.3%;公路客貨運輸周轉量實現56155萬噸公里,增長1.1%。全年郵政業務總量3033萬元,增長1.9%;電信業務總量32829萬元,增長24.2%。 年末全縣機動車輛擁有量74386輛,比上年增長3.7%。其中,汽車擁有量15760輛,增長10.8%;摩托車擁有量58626輛,增長1.9%。 年末全縣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356728戶,比上年末增加19918戶。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3088戶。其中,城市固定電話用戶15884戶,農村固定電話用戶17204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323640戶,比上年末增加9974戶。電話普及率129部/百人。年末互聯網用戶114240戶,比上年末增加11992戶。 全年接待旅游總人數322.91萬人次,比上年下降9.3%。其中,接待國內旅游人數322.91萬人次,下降9.3%;入境旅游人數6人次。實現旅游總消費381600萬元,比上年下降15.4%。其中,國內旅游消費381600萬元,下降15.4%;國際旅游(外匯)收入0.12萬美元。 七、財政金融 全年財政收入181029萬元,比上年增長18.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0416萬元,增長20.6%。其中,一般公共預算稅收收入59034萬元,增長30.2%。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44670萬元,增長29.9%。按照常住人口計算,人均財政收入6580元,增長18.6%。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331248萬元,比年初增加131988萬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375420萬元,比年初增加145536萬元。 ????八、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衛生
全年教育經費投入8.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全縣有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13所,中等專業學校0所,小學(含教學點)102所,幼兒園9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年末在校學生總人數64637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6762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5469人,小學在校生3118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 全年全縣授權專利90件,比上年增加55.2%,其中,授權發明專利3件,減少25.0%;授權實用新型專利66件,增加57.1%;授權外觀設計專利21件,增加75.0%。年底發明專利有效量78件,增加1.3%。 年末全縣有公共圖書館1個(其中縣級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娛樂場所7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網吧3個。年末有線廣播電視用戶76965戶,數字電視用戶12586戶,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8%。 全年全縣在河池市各類體育比賽中獲女子團體一等獎一次、男子團體三等獎一次,個人第一、第四的好成績。參加2022年廣西青少年武術散打錦標賽獲得男子組第三名、女子組第三名。參加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五屆運動會獲得銀牌一枚。參加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得團體二等獎一次,個人第二名、個人第三名、個人第五名各一次的好成績。 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97個。其中,綜合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1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防保站1個,衛生監督執法機構1個,村衛生室128個,民營醫院4個,診所47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494張。其中,縣級公立醫院床位796張,鄉鎮衛生院405張,民營醫院293張。全縣衛生機構從業人員254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867人。在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1867人,助理執業醫師519人,注冊護士869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縣戶籍總戶數97809戶,戶籍人口327820人,比上年末增加87人。常住人口27.45萬人,減少0.1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3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2.24%。 
全年出生人口2952人,比去年減少75人,出生率8.9‰,出生率下降0.5個千分點;死亡人口2016人,比去年增加120人,死亡率6.1‰,死亡率上升0.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2.9‰,與去年同比下降0.6個千分點。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31元,比上年增長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86元,比上年增長3.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8元,比上年增長7.6%。 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386元,下降2.4%。其中,食品消費支出7750元,下降3.9%;衣著消費支出1435元,下降9.1%;居住消費4463元,增長1.4%;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1193元,下降1.8%;醫療保健消費支出947元,下降10.6%;交通和通信消費支出2685元,增長2.1%;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2494元,下降1.8%;其他用品及服務支出419元,下降1.4%。 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803元,增長0.9%。其中,食品煙酒消費支出3688元,增長0.7%;衣著消費支出440元,增長1.9%;居住消費1753元,下降2.8%;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610元,增長9.5%;醫療保健消費支出889元,增長3.6%;交通和通信消費支出1118元,下降3.0%;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1084元,增長3.9%;其他用品及服務支出221元,增長7.3%。 圖5 2022年南丹縣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及構成(元,%) 
年末全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37294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退休)35091人。失業保險參保人16399人。工傷保險參保人25147人。 年末全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59652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7345人,參加生育保險37345人。醫療保險金支出38859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49395人。 全縣共有4939名城鎮居民和40213名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1416人。全年城鎮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分別為2525萬元和12370萬元。民政部門直接救助559823人次。 十、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縣平均氣溫17.4℃,全年降水量1220.4毫米,比上年減少180毫米。發布氣象預警信號127次。 全縣森林面積29.4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76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5.21%。 全年全縣土地面積3905平方公里,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159.3公頃,比上年增長107.2%。其中,工礦倉儲用地47.8公頃;住宅用地6.4公頃,下降87.1%;商服用地1.75公頃,下降8.0%;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0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7公頃,下降68.9%。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88平方米;城市供水總量645.79萬立方米,售水量555.87萬立方米,用水普及率達99.0%。年末全縣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2.71萬立方米含鄉鎮,比上年上升35.5%。城市污水處理率為98.6%,比上年上升0.1%。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0%,與上年持平。 全年全縣農作物受災面積1487.4公頃,其中農作物絕收面積86.06公頃。 2022年全年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3起,死亡12人,受傷9人。其中非煤礦山事故3起,死亡3人、受傷2人;建筑施工事故1起,死亡1人;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7起,死亡7人、受傷6人;工貿事故2起,死亡1人、受傷1人;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鐵路路外、農機和消防等行業領域未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注釋: [1]本公報中2022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數據以《南丹縣統計年鑒(2022年)為準》,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速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3]根據我國地區生產總值(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2015—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 ????[4]2018—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進行了修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獲取了比常規統計更為詳細、準確的基礎數據。根據普查資料對地區生產總值數據進行修訂,既是國際慣例,也是制度規定,世界各國都是如此。修訂后的數據,消除了以往可能存在的重復統計情況,以及過去歷史上核算的一些統計誤差。
資料來源: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數據來自縣財政局,進出口數據來自縣商務局,公路里程來自縣道路運輸服務中心,機動車擁有量來自縣交警大隊,寬帶、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數據來自縣工業和信息化局,旅游、文化設施、電視廣播和體育數據來自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南丹支行,教育數據來自縣教育局,專利數據來自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醫療機構及從業人員、人口出生死亡數據來自縣衛生健康局,居民收入和消費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南丹調查隊,醫療保障數據來自縣醫療保障局,最低生活保障數據來自縣民政局,氣象數據來自縣氣象局,森林數據來自縣林業局,建設用地供應數據來自縣自然資源局,城市供水、污水處理數據來自縣城市管理執法局,農作物受災面積來自縣農業農村局,安全生產事故數據來自縣應急管理局,其他數據來自縣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