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豐順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豐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應對本土疫情超預期沖擊,全縣經濟運行穩步向好,各項社會事業持續進步。 一、綜合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初步核算數),2022年豐順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2890萬元,同比增長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9855萬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423722萬元,同比下降6.1%;第三產業增加值499313萬元,同比增長3.2%;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22.6 : 35.5 : 41.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842元,與去年持平。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371人,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45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3%,與去年持平。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7326萬元,同比下降15.0%;其中稅收收入完成35692萬元,同比下降17.5%。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491814萬元,同比下降3.4%。 二、農業 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43907畝,與去年持平;糧食總產量119304噸,同比下降0.1%。 主要經濟作物產量中:全年花生總產量5033噸,同比增長1.0%;蔬菜總產量232890噸,同比增長4.6%;園林水果總產量68339噸,同比增長4.4%;茶葉總產量4552噸,同比增長11.4%。 全年肉類總產量48123.5噸,同比增長3.4%,其中:豬肉產量13140.4噸,同比增長1.1%;禽肉產量33534.8噸,同比增長4.7%。全年水產品總產量10883噸,同比下降0.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29467萬元,同比增長4.4%;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4212萬元,同比增長9.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51791萬元,同比增長10.8%;實現利潤總額21261萬元,同比增長47.5%。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70920萬元,同比下降19.3%。 全年實現資質以上建筑業總產值1263316萬元,同比下降15.1%;全年完成建筑業增加值231696萬元,同比下降18.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9.5%,其中:工業投資同比下降53.6%,工業投資中技改投資同比下降65.0%;房地產開發投資66802萬元,同比下降52.1%。商品房銷售面積209437平方米,同比下降27.3%,銷售總額114040萬元,同比下降37.5%。 
五、交通和郵電業 全年旅客周轉量2551萬人公里,同比增長31.5%;貨物周轉量52260萬噸公里,同比下降17.0%。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5985萬元,同比增長4.0%。 六、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1457萬元,同比下降1.0%。按經營地分,城鎮實現社會消費418432萬元,同比下降0.7%,鄉村實現社會消費133025萬元,同比下降2.1%。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實現493422萬元,同比下降0.8%,餐飲收入實現58035萬元,同比下降2.9%。 
七、對外經濟貿易和旅游業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0956萬美元,同比下降23.7%。其中出口10939萬美元,同比下降23.8%。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52萬美元,同比下降80.8%。 全年接待游客57.81萬人次,同比下降71.7%。全年旅游營業收入3.93億元,同比下降63.1%。 八、金融和保險業 年末全縣各項貸款余額1288709萬元,同比增長2.1%;各項存款余額2374329萬元,同比增長5.1%,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985537萬元,同比增長11.0%。 全年保費收入29622萬元,同比增長3.9%。其中人壽險保費收入10685萬元,同比下降12.6%;財產險保費收入18937萬元,同比增長16.2%。全年保險賠款支出10208萬元,同比增長8.5%,其中人壽險賠款支出1399萬元,同比增長1.1%,財產險賠款支出8809萬元,同比增長8.1%。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年末全縣事業單位和抽樣企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467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9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270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2227人,初級專業技術人員3951人。 全縣有幼兒園118所,在園幼兒18011人;小學168所(完全小學77所、教學點91個),在校學生44341人;初中學校26所(初級中學14所、九年一貫制12所),在校學生22485人;高中學校7所(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6所),在校學生9251人;職業技術學校1所,在校學生1661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30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縣有文教體育服務中心16個,文化館、圖書館、紀念館各1個,博物館2個,電影院3家;有廣播電視臺1座,播映內容豐富,節目多彩。 全縣年末有衛生機構330個,實有床位2204張,在職人員313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548人。其中:醫院7個,實有床位1565張,衛生技術人員1243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鎮級衛生院16個,實有床位555張,衛生技術人員871人,村衛生站264個,衛生技術人員112人;專業公共衛生機構5個,床位84張,衛生技術人員248人;其他衛生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0人。 年末全縣有面積大小不等的體育活動場所1137個。全年組織鎮以上體育活動競賽7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22年末全縣戶籍人口722240人,比上年末減少5.4‰。 據住戶抽樣調查結果,全年全體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3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全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3元,比上年增長3.3%;全年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97元,比上年增長4.9%。 2022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合率96.2%,基本實現全覆蓋。 十二、資源和環境 2022年末,全縣共有環境監測站1個。共有城市(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1座,城市(縣城)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到4萬噸/日,城市(縣城)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10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6.98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13.2%。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8.5%。全社會用電13.6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0.2%,其中:工業用電量6.4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1.0%。 注:1、本公報中2022年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從2011年起,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由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起點由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增速為可比口徑。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統計標準為: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2012年四季度國家統計局實施了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2013年起按照新的調查口徑對外發布城鄉一體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由于新老調查方案在調查范圍、調查對象、城鄉劃分標準、樣本抽選、計算和匯總方式、指標口徑等方面變化較大,改革后新口徑數據和舊口徑數據存在不可比的差異。從2015年起,“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更名為“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各項金融機構存款余額中,“儲蓄存款”更名為“住戶存款”。 3、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4、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相關歷史數據已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進行修訂,農業相關歷史數據已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修訂。 5、資料來源: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機關企事業專業技術人員等數據來自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數據來自縣財政局;貨物周轉量數據來自縣交通運輸局;郵政業務總量等數據來自郵政部門(單位);進出口、實際利用外資等數據來自縣科工商務局;貨幣金融數據來自縣人民銀行;保險數據來自縣保險部門;教育數據來自縣教育局和縣開放大學;旅游數據、體育數據、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影院數據來自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衛生數據來自縣衛生健康局;戶籍人口數據來自縣公安局;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合率來自縣醫療保障局;資源和環境數據來自梅州市生態環境局豐順分局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用電數據來自縣供電部門;其他數據來自縣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