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博羅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以來,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縣經濟一季度平穩開局、二季度深度下跌、三季度后持續改善,全年經濟運行呈現回穩向好態勢。 一、綜 合 據市統計局初步核算,202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801.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以下簡稱增長)3.7%。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88.5億元、436.48億元和276.41億元,分別增長6.7%、5.4%和0.4%,三次產業結構為11:54.5:34.5。2022年GDP比2017年增長31.7%,2018-2022年年均增長5.7%。2017-2022年GDP及增速情況見圖1,三大產業結構變化見圖2。 全年新增就業人員1.12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0.18萬人。 圖1 2017-2022年博羅縣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 圖2 2017-2022年博羅縣地區生產總值三大產業結構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22億元,自然口徑增長18%;比2017年增加22.11億元,比2017年增長50.1%,2018-2022年年均增長8.5%。2017-2022年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見圖3。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35.26億元,下降13.5%;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53.2%,比重比上年下降19.4個百分點,比2017年下降8.5個百分點,2018-2022年年均下降1.7個百分點。 圖3 2017-2022年博羅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增速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0.45億元,增長5.7%;比2017年增加30.38億元,比2017年增長37.9%,2018-2022年年均增長6.6%。教育等八項支出86.2億元,增長8.4%,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其中,教育支出28.86億元,增長5.4%,占預算支出的26.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7.52億元,下降52.3%,占預算支出的6.8%;社會和保障就業支出11.15億元,增長17.7%,占預算支出的10.1%;衛生健康支出13.94億元,增長15.2%,占預算支出的12.6%;公共安全支出5.71億元,下降3.5%,占預算支出的5.2%;城鄉社區支出14.78億元,增長232.5%,占預算支出的13.4%;科學技術支出3.49億元,增長10.3%,占預算支出的3.2%;節能環保支出0.75億元,下降40.4%,占預算支出的0.7%。(見圖4) 圖4 2022年博羅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構成
全縣完成總稅收95.51億元,下降11.5%;比2017年增加21.37億元,比2017年增長28.8%,2018-2022年年均增長5.2%。2017-2022年稅收收入情況見圖5。2022年,稅收收入中,國內增值稅45.44億元,下降6.5%,占稅收收入的47.6%;企業所得稅19.17億元,下降24.1%,占稅收收入的20.1%;個人所得稅4.35億元,下降14.3%,占稅收收入的4.6%。 圖5 2017-2022年博羅縣稅收收入及增速
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工業穩定增長面臨壓力,有效投資有待繼續加強,房地產去庫存壓力猶存、服務業恢復需要時間等。 二、農業 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8.39萬畝,比上年增加2.04萬畝,增長1.8%;比2017年增加8.77萬畝。2017-2022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見圖6。全年谷物播種面積42.64萬畝,比上年增加1.47萬畝,增長3.6%;油料作物播種面積8.7萬畝,比上年減少0.44萬畝,下降4.8%;蔬菜播種面積60.79萬畝,比上年增加0.95萬畝,增長1.6%。 圖6 2017-2022年博羅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
全年谷物產量15.49萬噸,比上年增加0.42萬噸,增長2.8%。其中稻谷產量12.72萬噸,比上年增加0.28萬噸,增長2.3%;玉米產量2.76萬噸,比上年增加0.14萬噸,增長5.4%。 全年肉類總產量8.89萬噸,比上年增加0.39萬噸,增長4.6%。其中豬肉產量3.98萬噸,比上年增加0.18萬噸,增長4.6%;家禽肉產量4.75萬噸,比上年增加0.23萬噸,增長5%。全年奶類產量5573噸,比上年減少907噸,下降14%;禽蛋產量8486噸,比上年增加1195噸,增長16.4%。(見表1)
表1 2022年主要農作物及畜牧業生產情況
三、工 業 2022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比2017年增長36.9%,2018-2022年年均增長6.5%。2017-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見圖7。 圖7 2017-2022年博羅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分經濟類型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下同),股份制企業增加值比重最大,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69%,比重比上年(65.7%)提高3.3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0.2%,比重比上年(33.4%)下降3.2個百分點。私營企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0.7%,比重比上年(30.8%)下降0.1個百分點。 分企業規??矗行推髽I增長速度較快,實現增加值增長8.6%,增速快于整體規上工業4.6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23.5%,比重比上年(22.4%)提高1.1個百分點。大型、小微型企業分別實現增加值增長0.7%和3.9%,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7.4%和49%。(見表2)
表2 2022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分規模情況
分行業來看,主要行業持續平穩增長。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下降0.7%,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20.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9%,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5.9%;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增加值增長1.4%,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8.6%;金屬制品業增加值增長3.7%,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7.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6.7%,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4.1%。 全年規上工業企業生產中成藥7914.8噸,增長15.8%;鋰離子電池2.88億萬只,下降6.7%;飲料215.3萬噸,增長17.6%;涂料5.69萬噸,增長5.9%;飼料97.6萬噸,增長17.4%;服裝1755.8萬件,下降1.5%;電子元件103.2億只,下降8.5%;印制電路板888.9萬平方米,下降6.6 %;醫用口罩1356萬只,增長14.4%。(見表3) 表3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5%,比2017年增長118.7%,2018-2022年年均增長16.9%,2017-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見圖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4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1.8%;第三產業投資下降2.6%。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41.8%;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2.2%,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6%。(見表4) 圖8 2017-2022年博羅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表4 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情況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99.91萬平方米,下降16.6%;比2017年減少18.79萬平方米,下降8.6%,2018-2022年年均下降1.8%(見圖9)。商品房銷售額174.66億元,下降17%。 圖9 2017-2022年博羅縣商品房銷售面積及增速
五、國內貿易和旅游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1.24億元,增長2.9%;比2017年增加72.94億元,增長28.2%,2018-2022年年均增長5.1%(見圖10)。分限上限下看,限上消費品零售總額52.24億元,增長20.7%;限下消費品零售總額279億元,增長0.2%。限上網報單位中,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1.8億元、11.81億元、0.28億元和3.01億元,分別增長64.4%、20.7%、5.3%和21.8%。從經營形態看,批發業商品銷售額173.94億元,下降7.5%;零售業商品銷售額173.67億元,增長6%;住宿業營業額2.42億元,下降0.3%;餐飲業營業額33.29億元,下降1.5%。 圖10 2017-2022年博羅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速
全年共接待游客566.41萬人次,下降12%;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4.7億元,下降6.4%。 六、招商引資和對外經濟 全年共引進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合同58宗,比上年增加3宗,增長5.5%;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31.47億元,比上年增加17.13億元,增長119.5%;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利用外資18.2億元,比上年增加14.29億元,增長365.6%。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18.2億元,比上年下降3%。其中,出口239.1億元,增長1.1%;進口79.1億元,下降13.6%。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60億元,比上年增加15.3億元。 七、民營經濟 2022年,全縣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772家,占規上工業企業數的78.3%,實現增加值增長3.1%,占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的65.8%。2022年,全縣民營企業實現稅收收入72.86億元,比上年減少18.02億元,下降19.8%,占全縣稅收的76.3%。 八、城市建設、交通和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3.87億元,下降4.8%。全縣郵電通信業務收入10.25億元,增長4.4%。其中,電信業務收入9.57億元,增長3.7%;郵政業務收入0.68億元,增長15.4%。年末電話用戶122.82萬戶,其中移動電話107.5萬戶,下降5.7%。 九、金融業 金融業穩步發展。截至2022年末,全縣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16家,全縣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余額981.72億元,增長5.8%;比2017年末增加399.92億元,增長68.7%,2018-2022年年均增長11%。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貸款余額998.36億元,增長18.3%;比2017年末增加635.69億元,增長175.3%,2018-2022年年均增長22.4%。全縣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953.21億元,增長5.8%;比2017年末增加378.18億元,增長65.8%,2018-2022年年均增長10.6%。其中,儲蓄存款余額657.99億元,增長14.5%;住戶存款余額641.78億元,增長14.7%。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988.31億元,增長17.7%;比2017年末增加626.27億元,增長172.9%,2018-2022年年均增長22.2%。其中,住戶和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中,短期貸款78.45億元,增長11.6%,占7.9%;中長期貸款892.57億元,增長18%,占90.3%。全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32.65億元,增長5.6%。2017-2022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及增速見圖11。 圖11 2017-2022年博羅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及增速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創新型經濟量質雙提升。年末有高新技術企業 511 家;新增省級和市級工程中心分別為3個和6個,擁有省級工程中心 47 個,市級工程中心 115個;實行數字化轉型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363家。2022年全縣獲得專利授權5579項,其中發明專利205項,2022年末有效發明專利813項。 教育事業發展趨優。教育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新建博羅縣第八小學和博羅縣惠州一中五礦學校,完成12宗改擴建重點項目,新增1.2萬個優質學位。截至2022年末,全縣共有367所學校,其中幼兒園158所,小學139所,普通中學64所,技工學校1所,中等專業學校4所,大專院校1所。全縣高考繼續取得良好成績,特控生上線人數 700 人,上線率8.12%,上線人數比上年增加28人,增長4.17%;普通本科以上上線人數4618人,上線率53.44 %,上線人數比上年增加443人,增長10.98%。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全縣共有圖書館1個,藏書35萬冊;博物館1個,文物藏品1025件,錢幣2.81萬枚。全縣擁有影劇院1間,座席1000座;電影院7間,座席5164座,電影放映6.18萬場次,全年觀眾48.9萬人次;電影放映隊5個,全年電影放映4567場次,全年觀眾18.07萬人次。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全縣共有衛生醫療機構744家,床位4526張。衛生技術人員597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472人,注冊護士2507人。全縣平均每千人口擁有床位數3.74張,平均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93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注冊護士2.07人。醫療衛生體系不斷完善,縣中醫醫院新院已全面投入使用,縣人民醫院新院初步使用,達到國家推薦標準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9間。 體育事業穩步發展。全縣有23個體育場館,84個足球場,1428個籃球場,18個田徑場,54個游泳場。 十二、資源與環境保護 全年全社會用電量94.44億千瓦時,增長0.8%。其中工業用電63.34億千瓦時,下降1.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4.24億千瓦時,增長2.6%。 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全縣森林覆蓋率55.54%,縣城環境空氣優良率達94.3%。 綠色低碳發展不斷推進。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5.6%,單位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7%(等價值)。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縣常住人口120.8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1.28萬人,農村人口49.61萬人,城鎮化率58.96%。全縣戶籍人口96.64萬人,其中男性人口為48.52萬人,占50.2%;女性人口為48.11萬人,占49.8%。戶籍總人口中城鎮人口為49.33萬人,占51%;農村人口為47.31萬人,占49%。戶籍人口出生率為8.59‰,比上年下降1個千分點;死亡率為5.1‰,比上年上升0.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49‰,比上年下降1.21個千分點。 據國家統計局博羅調查隊統計,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11元,增長4.2%,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比2017年增加11221元,增長44.9%,2018-2022年年均增長7.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38元,增長3.9%,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比2017年增加11295元,增長36.9%,2018-2022年年均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87元,增長4.8%,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比2017年增加8914元,增長46.8%,2018-2022年年均增長8%。2017-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見圖12。 圖12 2017-2022年博羅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年末全縣參加養老保險職工30.65萬人,比上年增加1.76萬人,增長6.1%;參加醫療和生育保險40.72萬人,比上年增加3.46萬人,增長9.3%;參加工傷保險28.34萬人,比上年增加0.96萬人,增長3.5%;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61.63萬人,比上年減少2.93萬人,下降4.5%;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2萬人,比上年增加0.39萬人,增長1.2%。全年共征繳各項社會保險基金45.96億元,比上年增加6.92億元,增長17.7%。 民生保障力度持續加大。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城鄉社區、農林水等十三項民生支出合計93.1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4.3%。 各類救濟服務不斷優化。社會救濟對象應保盡保。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883元,比上年增加30元。農村“五?!奔泄B基本生活標準為每人每月1513元,比上年提高48元;孤兒人員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2200元,比上年提高100元。城鎮“三無”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為每人每月1620元,與上年持平。全年救濟低保、五保和“三無”對象總人數1.25萬人,其中城鎮低保人數687人,農村低保人數9648人。全年共發放低保金9043.83萬元,比上年減少157.8萬元,下降1.7%。
注:1.本公報中2022年GDP,金融業增加值,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快報數。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衛生醫療機構數包括村衛生室、衛生站。 4.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