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東源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東源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關于“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縱觀全年,經濟發展整體呈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一、綜合 據初步核算數據,2022年,東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23088萬元,同比增長2.7%,增速比全市(1.0%)高1.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7.1:37.7:45.2調整為17.8:37.9:4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7420萬元,同比增長8.0%,占比提升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652722萬元,同比增長3.2%,占比提升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762946萬元,同比增長0.2%,占比降低0.9個百分點。
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地緣政治局勢動蕩不安,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國內經濟受到疫情散發多發、極端天氣等多重超預期因素的反復沖擊,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持續演化,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二是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各項政策不斷落實落細,生產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復,如何推動各個行業盡快恢復,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工業經濟發展后勁不足,受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建材行業整體受抑;四是受多重因素影響,房地產市場整體處于下行狀態,如何提高購房者購房意愿,逐步釋放房地產市場合理需求,加快建立新的健康的房地產市場;五是改善民生壓力仍然較大,社會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農業 農業經濟持續平穩增長。2022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產值491799萬元,同比增長7.4%;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12425萬元,同比增長8.0%。 全年新增或投產農業項目158個,其中種植類項目93個:蔬菜19個,水果38個,茶葉3個,花卉盆栽1個,板栗1個,經濟作物10個,糧食21個。養殖類項目65個:生豬21個,家禽25個,漁業19個。 農業產品產量整體穩定。全年大豆產量1507噸,同比增長8.8%;花生總產量22607噸,同比下降0.4%;甘蔗產量26241噸,同比下降5.6%;水果產量42132噸,同比增長5.6%;谷物產量150117噸,同比增長0.7%;茶葉產量2262噸,同比增長5.2%;畜牧業肉類總產量43058噸,同比增長17.4%;水產品產量12462噸,同比增長7.7%。 農業生產條件保持穩定。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06601畝,農業柴油使用量7992噸,化肥施用量(折純量)13867噸,農藥使用量334噸。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年末,在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7個,其中本年新上規企業17個。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87331萬元,同比增長1.1%,增幅比全市(2.4%)低1.3個百分點。實現工業增加值526503萬元,同比增長3.2%,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95個百分點。 建筑業穩步增長。年末,在庫資質內建筑業企業31個,全年完成建筑業產值353459萬元,同比增長16.9%;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26270萬元,同比增長3.0%。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投資市場降溫,行業投資發展不均衡。年末,全縣在庫投資項目264個(含房地產項目),其中本年新入庫項目131個,新入庫項目中五千萬以上項目34個。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下降20.0%,降幅比全市(-29.3%)低9.3個百分點。工業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同比增長37.7%,增速比全市(-16.9%)高54.6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持續低迷,同比下降52.9%,降幅比全市(-49.1%)高3.8個百分點。 房地產銷售市場疲軟,成交量明顯下降。全年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35.7%;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4.3%。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業務 公路狀況保持穩定。2022年末,全縣等級公路397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5.5公里,一級公路5.5公里,二級公路148.4公里,三級公路519.2公里,四級公路3150.6公里。 水路運輸持續穩定。2022年末,全縣擁有旅游船舶24艘,2132客位;客班船5艘,400客位;客運快艇8艘,80客位;普通貨船2艘,凈載重312噸。 郵電業務穩步發展。2022年,全縣郵政業務總量10146萬元,同比增長3.0%;電信業務總量28464萬元,同比增長23.1%。
六、市場消費 商品消費市場趨于平穩。202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5164萬元,同比下降0.2%,降幅比全市(-2.5%)低2.3個百分點。年末,全縣在庫限額以上商貿業單位38個,其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單位15個(批發業9個,零售業6個),全年實現銷售額171108萬元,同比下降21.3%;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單位23個(住宿業9個,餐飲業14個),全年實現營業額11702萬元,同比增長12.6%。 七、對外經濟 外貿經濟略顯疲勢。2022年,全縣完成進出口總額50.90億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全市(-20.6%)低13.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47.8億元,同比下降3.4%,降幅比全市(-21.4%)低18.0個百分點;進口總額3.1億元,同比下降43.6%,降幅比全市(-17.2%)高26.4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3009萬元,同比增長57.4%,增幅比全市(7.3%)高50.1個百分點。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稅收入有所下降。2022年,全縣完成一般財政預算收入126830萬元,同比下降5.3%,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1.5%;全縣組織稅收收入124535萬元,同比下降48.5%,剔除留抵退稅還原后稅收收入169233萬元,同比下降31.1%。 金融信貸運行穩健。年末,全縣金融系統存款余額1912766萬元,同比增長1.0%,增幅比全市(5.1%)低4.1個百分點;金融系統貸款余額2173255萬元,同比增長19.9%,增幅比全市(5.1%)高14.8個百分點。 保險業保持平穩發展。據初步統計,全年主要保險機構保費收入23091萬元,其中人身保險11769萬元,財產保險11322萬元;各項賠款及給付7815萬元,其中人身保險1959萬元,財產保險5856萬元。 九、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平穩發展。2022年,全縣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8.9%,義務教育鞏固率98.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6.1%;基礎教育校園總數162個,其中幼兒園64個、小學68個、初中25個、高中3個、特殊教育1個、專門學校1個;基礎教育班數總計1934個,其中學前教育411個、小學974個、初中336個、高中204個、特殊教育5個、專門學校4個;全縣在校學生67682人,其中學前教育11947人、小學29820人、初中15353人、高中10413人、特殊教育86人、專門學校63人;當年畢業生總數17797人,其中學前教育4800人、小學5366人、初中4841人、高中2778人、特殊教育12人。 十、文旅、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化活動異彩紛呈。全年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12場次,送書下鄉活動9場次,舉辦“喜迎二十大砥礪前進”暨第27個“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53場次,博物館臨時展覽或巡回展覽13場次,書畫展覽7期,戲曲進校園、進鄉村80場次;開設公益培訓班46個,覆蓋人數約3000余人;捐贈圖書共2116余冊;創作聲樂套曲7首;組織舉辦“奮進新時代·舞動新東源”東源縣首屆廣場舞大賽,參與群眾約2000余人,網絡直播總點擊播放量達27萬人次以上。 旅游業穩步復蘇。初步測算,2022年,全縣共接待旅客158.06萬人次,同比增長7.4%;完成旅游收入8.74億元,同比增長6.6%。 衛生醫療事業發展持續平穩,縣、鎮、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完善。2022年末,全縣各類衛生機構共計356個,其中醫院3個,衛生院21個,其他衛生機構332個;實有醫療床位共計2353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268人,其中執業醫師398人、執業助理醫師351人、注冊護士1044人。 體育事業發展良好。如期建成縣體育館并成功承辦2022年第七屆廣東省女子籃球聯賽;積極開展男子籃球聯賽、青少年乒乓球賽等全民健身活動。 十一、環境保護 2022年,全縣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8%;新建規劃飲用水源保護區2個,10個市考斷面水質達標率提升20個百分點、優良率保持100%;常態化推進河湖清“四亂”,新豐江水庫、東江干流水質常年保持地表水Ⅰ、Ⅱ類,新豐江水庫總氮下降0.07mg/L,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全部達標。 節能減排工作有效推進。2022年,全縣能源總量同比下降14.5%,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6.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0.1%,單位GDP電耗同比下降10.8%。 十二、人口與人民生活 人口統計指標持續穩定。2022年,按衛健部門常住人口統計口徑計算,全縣出生人口2600人,出生率為5.73‰;死亡人口2800人,死亡率為6.18‰。 年末全縣戶籍人口586839人,按城鄉類型分,城鎮人口95796人,鄉村人口491043人;按人口性別分,男性301890人,女性284949人。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2022年,全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6元,同比增長5.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52元,同比增長4.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31元,同比增長5.2%。 社會福利事業穩步發展。 2022年,全縣擁有各類社會福利院1個、敬老院17個。城鄉困難群眾生活救助標準穩步提高,東源縣共有五保對象2479人,供養標準農村為每人每月970元,城鎮為每人每月1386元,全年發放五保供養金2853.90萬元。全縣低保對象有7466戶18125人,其中農村低保對象7142戶17383人,城鎮低保對象324戶724人。農村低保標準606元,城鎮低保標準866元,全年發放城鄉低保金10639.93萬元。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年報數據請參照《東源統計年鑒》。 2、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和總產值等指標數值按現行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