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5710043806 于 2024-1-26 16:41 編輯
2022年第十四師昆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第十四師昆玉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兵團第十四師調查隊
二〇二三年三月
2022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面對國內外復雜形勢和風險挑戰,第十四師昆玉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和兵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中央,兵師黨委決策部署,按照師市黨委“1+4”工作思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提升師市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經濟保持增長,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一、綜合 師市實現生產總值38.37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6億元,增長8.1%;第二產業增加值6.87億元,下降8.2%;第三產業增加值13.75億元,增長5.8%。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分別為46.3%、17.9%、35.8%。全年人均生產總值54968元,比上年增長0.7%。 年末總人口7.06萬人,增長2.3%。其中,男性3.88萬人,女性3.18萬人,年內出生人口409人,出生率5.86‰;年內死亡人口219人,死亡率3.14‰;人口自然增長率2.72‰。 2022年4月25日,二二四團玉園鎮、昆玉市玉都街道掛牌。昆玉市行政區域地名信息庫完成維護變更。 年末師市就業人員34875人,同比增長1.3%。師市城鎮新增就業2687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90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35人。師市城鎮登記失業66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 年末師市轄區共有市場主體5184戶,增長38.5%。其中,企業總量1196戶,增長35.1%;個體工商戶3744戶,增長42.3%;農業合作社244戶,增長8.0%。 二、農業 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96億元,增長8.4%(按可比價格計算)。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073公頃,增長24.0%。主要農作物中,糧食種植面積3254公頃,比上年增加14公頃,增長0.4%。其中,水稻種植面積100公頃,增加7公頃,增長7.5%;小麥種植面積1201公頃,減少378公頃,下降24.0%;玉米種植面積1728公頃,增加200公頃,增長13.1%;大豆種植面積166公頃,增加146公頃,增長7.3倍。油料種植面積836公頃,增加657公頃,增長3.7倍。棉花種植面積517公頃,增加497公頃,增長24.9倍。蔬菜種植面積745公頃,增加99公頃,增長15.3%。青貯玉米種植面積3278公頃,增加5公頃,增長0.2%。 全年糧食產量19444噸,減少562噸,減產0.6%。其中,水稻產量752噸,增產7.4%;小麥產量6146噸,減產14.0%;玉米產量11966噸,增產3.3%;大豆產量264噸,增產4.9倍;油料產量2987噸,增產5.4倍;棉花產量856噸,增產25.8倍;蔬菜產量35253噸,增產24.9%;青貯玉米210686噸,增產1.6%。 年末實有果園面積19236公頃。其中,紅棗面積15980公頃,占果園面積的83.1%。水果總產321716噸,增長4.5%。其中,紅棗產量299400噸,增長4.5%。實現水果產值27.36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74.0%。其中,紅棗產值25.86億元,占水果產值的96.3%。 表1 2022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年末豬牛羊存欄20.94萬頭只,增長21.2%。其中,豬1.43萬頭,下降5.3%;牛0.38萬只,增長11.8%;羊19.13萬只,增長24.0%。家禽41.48萬只,下降4.6%;肉產量8399噸,增長23.2%;禽蛋產量4135噸,下降7.0%。 表2 2022年畜牧業生產情況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工業增加值3.51億元,下降15.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25.8%。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分門類看,制造業下降27.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0.8%。 表3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增速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3.35億元,比上年增長4.5%。建筑施工產值14.74億元,增長12.6%。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611萬元,下降8.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742萬元,下降11.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951萬元,下降20.7%;金融業增加值16421萬元,增長20.5%;房地產業增加值6651萬元,增長3.7%;其他服務業增加值97744萬元,增長7.2%。 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682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74.98公里,落實一牧場、皮山農場建設資源路、旅游路40公里,農村公路完成大修37.8公里。公路客運量52.91萬人,完成公路客運周轉量94.38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3.4%;公路貨運量32.12萬噸,完成公路貨運周轉量539.44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20.2%。營運性汽車保有量231輛,新開通客運班線11條,開通公交線路2條。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5億元,同比下降10.3%。按城鄉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63億元,下降10.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0.62億元,下降8.8%。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4.43億元,下降8.5%;餐飲收入2.82億元,下降13.1%。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5.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54.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4.9%;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5.0%。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為10.4:16.8:72.8。工業投資增長21.9%,建筑安裝工程完成投資下降5.5%。 七、金融業 師市轄區共有金融機構10家,其中,銀行機構6家,保險機構4家。轄區內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6.55億元,增長20.4%;各項貸款余額19.82億元,增長35.1%。整體存貸比42.6%。 八、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師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33元,增長3.6%。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18元,增長2.1%;連隊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44元,增長3.7%。 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8353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8989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5765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4334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4926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9408人。參加生育保險19810人,醫療救助6939人。 低保標準從560元/月提高到616元/月。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從900元提高至1035元/月,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從1000元/月提高至1150元/月。全年最低生活保障救助574戶1418人,困難群眾臨時救助761戶5145人,特困人員救助25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救助164人,孤兒基本生活救助26人。領取80歲老年人生活津補貼480人,殘疾人兩項補貼556人,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37人。全年發放物價補貼3430人20.58萬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師市現有科技型中小企業5家,較上年度增長20%。兵團級星創天地2家,兵團級眾創空間1家。新建科普活動室4個、小型城市科技館1個。全年科技研發經費投入46萬元,科普經費投入4萬元。全年完成技術合同認定登記6項,技術合同登記額277萬元,較上年增長346%。 2022年,昆玉紅棗科技小院被新疆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評為“最美科技小院”,同時被中國科協農村技術服務中心評為“最美科技小院”。 師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3所。其中,幼兒園15所、小學2所、初中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教職工共計1448名,專任教師1028人。在校生18155名。其中,學前3082名、小學9950名、初中2511名、普高1457名、中職1155名。2022年高考人數首次突破300人,本科上線率79.4%,??粕暇€率達100%。 十、文化旅游和衛生健康 師團連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全覆蓋,“1+8+N”志愿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年末公共圖書館圖書擁有量170549冊,體育場、館面積23167.54平方米。 昆玉綜合廣播(FM95.2)信號覆蓋整個昆玉及周邊縣市,在“聽見廣播”APP累計聽眾達19萬人次,“多彩昆玉”“昆玉發布”微信公眾號點擊量近百萬人次,有線電視頻道收視群體達300萬人次。與北京市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發布3集廣播劇《永不換防》,并在兵團、北京、和田、師市調頻廣播電臺同步播出。挖掘、搶救和保存一批珍貴的兵團歷史資料,出版發布《老兵精神研究》《老兵精神口述史》《沙海老兵故事匯》系列叢書,實施拍攝《沙海青春》紀錄片。大型歷史題材話劇《沙海老兵》巡演,首站線上直播觀看人次達340萬人。組織“送文化下基層”“送萬福進萬家”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 全面打造10條農文旅融合旅游精品線路,全年接待游客50.4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4億元。 年末各類衛生機構48所。其中,醫院6個、連隊衛生室24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497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7人,注冊護士174人。醫療衛生機構編制床位數274張,實有床位數217張。全年總診療132021人次,出院人數3881人。 十一、資源和環境 年末師市國土面積21.22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0.51萬公頃,林地面積1.11萬公頃,草地面積8.49萬公頃,種植園用地面積2.35萬公頃,其他土地面積8.76萬公頃。 全年總用水量2.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3.6%。其中,生活用水增長2.4%,工業用水下降68%,農業用水增長20.5%,人工生態環境補水下降12.5%。 全年師市優良天數213天,較去年同期增長29天,優良率58.8%,優良率提高7.5%。PM2.5全年平均濃度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主要污染物PM10全年平均濃度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5微克/立方米。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數據以《2023年師市統計年鑒》為準。 2.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和人均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資料來源:本公報中主要經濟指標來源于第十四師昆玉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兵團第十四師調查隊,其他數據來源于相關部門。其中,建鎮、成立街道、低保數據來自師市民政局;新增就業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師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場主體數據來自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路里程、客貨運數據來自師市交通局;金融數據來自師市金融辦;醫療保險數據來自師市醫療保障局;科技數據來自師市科技局;教育數據來自教育局;廣播、電視、出版、圖書擁有量、體育場館面積、旅游數據來自師市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文化方面數據來自師市宣傳部,衛生數據來自師市衛健委;國土面積數據來自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用水數據來自師市水利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師市生態環境局。 來源:第十四師昆玉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兵團第十四師調查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