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英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 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也是英德發展歷程中 極不平凡、極為不易的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一年來,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疫 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 ”重要要求,砥礪奮進、攻堅克難,有效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一 、 綜 合 根據清遠市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 年我市實現 生產總值 405.2 億元,增長 1.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 87.6 億元,增長 11.0%,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 140.9%;第 二產業增加值為 157.2 億元,下降 1.8%,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 貢獻率為-41.9%;第三產業增加值為 160.4 億元, 同 比持平 , 對地 區 生產 總值增長 的 貢獻 率 為 1% 。 三次產業結構比 重 為21.6:38.8:39.6。全市人均生產總值 42925 元,增長 1.5%。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 1.5%。分類別看:食品煙酒 類上漲 0.4%,衣著類上漲 2.2%,居住類上漲 0.8%,生活用品及 服務類上漲 1.7%,交通和通訊類上漲 5.5%,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 1.3%,醫療保健類上漲 1.3%,其它用品和服務上漲 1.3%。 二 、 農 業 全年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 158.3 億元,增長 12.1%,其 中農業產值 55.9 億元,增長 3.3%;林業產值 25.5 億元,增長 69.6%;牧業產值 56.2 億元,增長 10.4%;漁業產值 3.7 億元,下降 9.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 17.1 億元,增長 4.9%。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 126.7 萬畝,下降 3.3%。其中,谷 物播種面積 54.9 萬畝,增長 0.2%;經濟作物種植面積 68.1 萬 畝,下降 6.1%;其中甘蔗種植面積 4.5 萬畝,下降 8%;油料作 物種植面積 16 萬畝,下降 4%;木薯種植面積 1.8 萬畝,下降62.3%;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 43.4 萬畝,下降 0.6%。 全年谷物產量 18.5 萬噸,下降 0.1%;甘蔗產量 34.5 萬噸, 下降 9.5%;油料作物產量 3.3 萬噸,下降 5.7%;木薯產量 2.3 萬 噸,下降 60.7%;蔬菜及食用菌產量 82.4 萬噸,下降 4.4%;水果產量 4.6 萬噸,下降 28.4%;茶葉產量 1.37 萬噸,增長 78.9%。 全年造林面積 10.2 萬畝,增長 93.5%;木材采運 64.5 萬立方米,增長 0.3%;大徑竹采運 356.4 萬根,增長 16%;竹筍干產量 3.3 萬噸,增長 90.2%。 全年肉類總產量 13 萬噸,增長 21.7%。其中,豬肉產量 8.99 萬噸,增長 17%;牛肉產量 0.079 萬噸,下降 10%;家禽肉產量3.9 萬噸,增長 34.8%。全年水產品產量 2.8 萬噸,下降 11.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464.9 億元,下降 8.5%。實現規 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137.7 億元,增長 6.3%。其中, 國有企業增 加值 1.97 億元,股份制企業增加值 76.8 億元,外商及港澳臺商 投資企業增加值 58.3 億元。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 21.5億元,重工業增加值 116.2 億元。 在規模以上工業現代產業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 47.2 億元,增長 23.9%,其中高端電子信息制造增長 1783.6 %,石油化學產業下降 16.5%,先進輕紡制造業下降 1.3 %,新材料制造 業下降 30.4 %。傳統優勢產業增加值 62.6 億元,下降 10.5%, 其中紡織服裝業下降 5.1%,食品飲料業下降 12%,建筑材料業 下降 10.7%,金屬制品業下降 17%,家用電力器具制造業下降 1.7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 16.9 億元,增長 490.2%。裝備制造業增加值 20.7 億元,增長 319.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務收入 469.2 億元,下降 8.9%;利潤總額 4.4 億元,下降 91.2%。 全年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 21 家,建筑業實現總產值 7.9 億元,下降 54.9%;實現增加值 5.9 億元,下降 42.3%。 四、服務業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下降 10.3%,批發和 零售業增加值下降 7.6%,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下降 8.4%,金融業增加值增長 6.0%,房地產業增加值下降 7.5%。 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 17.4 億元,增長 5.6%;利潤總額下降 396.5%。分行業看,商務服務業增長 52.8%; 道路運輸業下降 8.8% ;水上運輸業下降 14.8% ;教育業增長 52.1%;專業技術服務業增長 33.5%; 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下降 42.6%。 五、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下降 12.9% 。其中 ,項 目投資增 下降 3.2%,工業投資增長 93.9% ,技術改造下降 15.8% ;房 地產開發投資下降 41.2%。第一產業完成投資下降 38.1%。第 二產業完成投資增長 93.9%;第三產業完成投資下降 46.4%。商 品房銷售面積 98.9 萬平方米,下降 37.1%,銷售額 42.6 億元,下降 35.7%。 六、 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98.5 億元,下降 0.3%。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 64.7 億元,下降 0.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 33.8 億元,增長 0.3%。分限上、限下看,總限上消費品零 售額 14.1 億元,下降 3.8%;總限下消費品零售額 84.4 億元,增長 0.3%。 七、資源、環境與安全生產 全年全市能源消耗總量 436.2 萬噸標準煤,下降 11.9%, 單位 GDP 能耗 1.108 噸標準煤/萬元,下降 13.4%;全社會用電 量 57.3 億千瓦時,下降 12.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用電 35.3 億千瓦時,下降 15%。全年參加義務植樹株數 188.96 萬株;完 成造林營造林面積 4672.5 公頃,林業用地面積 39.5 萬公頃;全 市活立木蓄積 2518.4 萬立方米,年末生態公益林面積 13.4 萬公 頃,森林覆蓋率為 68.8%,林木綠化率 69.5%。根據英德市環境 空氣自動站監測數據統計,空氣質量級別 Ⅰ 級(優) 的天數為 201 天, Ⅱ級(良)的天數為 142 天,達標率為 95.0 %;空氣污 染天數為 18 天,其中輕度污染 18 天,無中度污染以上天數。全 年共發生各類事故 27 起 ,下降 30.7% ;死亡 27 人 , 同下降 34.2%;受傷 8 人,下降 46.7%;經濟損失 122.1 萬元,下降 65.7%。無發生較大道路交通事故、重大及以上事故。分行業 看 ,交通運輸和倉儲業發生事故 25 起 ,死亡 25 人 , 受傷 8 人 ,經濟損失 6.1 萬元 ;建筑業發生事故 1 起 ,死亡 1 人 , 經濟損失 110 萬元 ;其他行業發生事故 1 起 ,死亡 1 人 ,經濟損失 6 萬元;無發生商貿制造業事故。 八、交通 年末英德境內公路通車里程 6534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20.4 公里 ,全年公路貨運量 3560.2 萬噸 ,全年水路貨運量1674.3 萬噸。 九、對外經濟和旅游 全年進 出 口 總額 83.3 億元 , 增長 11.1% 。 其 中 , 進 口 37.6 億元 ,增長 21.9%, 出 口 45.7 億元 ,增長 3.6%。全年實際利用外資 3465 萬元,下降 74.2%。 全年接待旅游總人數 217.8 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 20.4 億元。接待入境旅游人數 2781 人次,其中,港澳臺同胞 2208 人次。全市年末有星級酒店 2 家。星級飯店客房 511 間。 十、財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29.2 億元,增長 15.4%,其中 稅收收入 13.4 億元,下降 27.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83 億 元,增長 2.1%。其中教育 20.6 億元,增長 2%;科學技術 0.35 億元,下降 67.5%;文化體育與傳媒 1.6 億元,下降 12.1%;社 會保障和就業 14.1 億元,下降 9.1%;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 11.2億元,增長 7.6%。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 541.1 億元,增長 8.9%。 其中住戶存款余額 425.8 億元,增長 11.6%;非金融企業存款余 額 74.3 億元,增長 18.98%。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 391.3 億元,增長 12.7%,其中住戶貸款 232.8 億元,增長 10%;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 158.3 億元,增長 17%。 十一、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各類普通學校(包括幼兒園)497 所,招生 5.2 萬人,在校生 20.9 萬人,畢業生 5.02 萬人,學校教職工數合計 1.62 萬人,其中專任教師 1.27 萬人。全市學齡兒童入學率 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為 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 99.77%。 年末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員 23541 人,其中中級技術職稱以上 11325 人。年末全市專利授權 989 件,高新技術企業 81 家。 十二、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有文化館 1 個,文化站 24 個,公共圖書館 1 個,圖書 館藏書約 58.9 萬冊(包含電子書),博物館 1 個,劇場、影劇 院 1 個,表演藝術團體 1 個,電影放映單位 5 個,電影放映場次 3.2518 萬場。廣播電臺 1 座, 電視發射與轉播臺 3 座,有線數 字電視用戶 8.67 萬戶,廣播人口覆蓋率 100%。年末全市共有體育場館 1 個,共舉辦各類運動會 10 次,參加運動員 3600 人。 全市有各類衛生事業機構634 個,其中醫院(包括綜合醫 院、中醫院)8 個、衛生院 25 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 個、村衛生室 456 個、 門診部 9 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 130 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 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 個、 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 個,急救中心(站) 1 個;床位 4652 張。各級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 5878 人,其中執業醫師和 執業助理醫師 2072 人,注冊護士 2796 人。全年無償獻血 4985人次,獻血量 1232.4 升。 十三、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戶籍總戶數 313659 戶,年末戶籍總人 口 1209391 人,其中城鎮人 口 391769 人, 鄉村人 口 817622 人,男性人 口 635567 人,女性人 口 573824 人。全年戶籍出生人 口 12944 人, 出生率 9.28‰;死亡人 口 7448 人,死亡率 6.42‰;自然增長人口 5496 人, 自然增長率 2.87‰。 年末全市常住人 口 94.44 萬人 , 出生率 8.76‰ ,死亡率8.11‰ , 自然增長率 0.65‰ ,城鎮比 43.87%。 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582 元,增長 4.4%。其中,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686 元,增長 2.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230 元,增長 5.5%。 全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 677 人,下降 73.35%;新增新增就業 人數 9053 人,增長 0.93%;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3369 人,增長5.28%;組織農村勞動力培訓 3133 人,下降 23.4%。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12.4 萬人,城鄉居民基本 養老保險 48.5 萬人,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 105.6 萬人,其中: 城鎮職工 14.4 萬人,城鄉居民 91.1 萬人;參加失業保險 8.2 萬 人,工傷保險 11.3 萬人,生育保險 10.4 萬人。 全市擁有社會福利院機構 18 個,床位 1088 張,收養 346 人; 敬老院 15 個,床位 528 張,收住 200 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 22957 人,其中:農村 21422 人,城鎮 1535 人。 注: 1、本公報部分統計數據為年快報數或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的地區生產總值、增加值絕對量為現價,增長速度按可比 價計算。 3、旅游、教育、衛生、安全生產等數據來自部門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