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融水苗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全縣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工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總體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抓好委市、市政府一系列穩經濟增長措施落實落地,全縣經濟總體保持平穩。 ? 綜 合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38.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與上年持平。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84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37.83億元,下降1.7%,其中,工業增加值16.48億元,下降2.3%;第三產業增加值78.26億元,下降0.4%。三次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16.44%、27.23%和56.3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3515元,下降0.2%。 ? ? ? ? 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52.4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97人;年末常住人口41.5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9.35%,比上年提高0.18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4118人,出生率7.86‰;死亡人口3221人,死亡率6.14‰;人口自然增長率1.72‰。 ?????? 表1: 2022年年末人口數及構成情況 | (公安戶籍人口) | | | | | 524184 | | | 104292 | | | 419892 | | | 276793 | | | 247391 | | | 116015 | | | 106720 | | | 219344 | | | 82105 | |
??  ? 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640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660人。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3815人次,全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班57期共1987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3.67%,控制在市級下達指標4.5%以內。 ? 農林牧漁業 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7.7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農業產值17.68億元,增長4.7%;林業產值6.85億元,增長7.6%;牧業產值10.3億元,增長4.5%;漁業產值1.15億元,增長7.5%;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1.72億元,增長6.3%。占農林牧漁業的比重分別為:農業46.9%、林業18.2%、畜牧業27.3%、漁業3.0%、農林牧漁服務業4.6%。 糧食種植面積22.64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27千公頃;甘蔗種植面積5.06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1.82千公頃。果園面積3.22千公頃,茶園面積2.41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11.2萬噸,比上年下降0.5%;油料產量0.2 萬噸,下降9.1 %;甘蔗產量31.31萬噸,下降12.5%;蔬菜產量18.29萬噸,增長5.5%;水果產量6.74萬噸,增長8.4%;茶葉產量928噸,增長10.1%。 ????  表2: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 | 單位 | 產品產量 | | | 萬噸 | 11.2 | | | 萬噸 | 0.2 | | | 萬噸 | 31.31 | | | 萬噸 | 30.85 | | | 萬噸 | 18.29 | | | 萬噸 | 6.74 | | | 噸 | 928 | |
? 全年肉類總產量3.0萬噸,比上年增長3.8%,其中豬肉產量1.51萬噸,增長5.6%。生豬出欄18.85萬頭,增長6.5%;生豬存欄7.32萬頭,增長2.1%;水產品產量0.92萬噸,增長3.4%。?? 表3:主要畜牧水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 | 單位 | 產品產量 | | | 萬噸 | 3.0 | | | 萬噸 | 1.51 | | | 萬頭 | 18.85 | | | 萬頭 | 7.32 | | | 萬噸 | 0.92 | |
? ? 工業和建筑業 全部工業總產值71.0億元,比上年下降0.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4.8億元,下降0.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2.3%。 ? ? ? 分輕重工業看,全縣規模以上輕、重工業分別實現總產值5.09億元和59.72億元,增速分別為-27.2%和2.8%。輕、重工業產值比例為7.85∶92.15。 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木材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四大支柱行業完成產值61.57億元,增長3.7%,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5.0%。對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拉動3.3個百分點。 ? ? ? ? ? ? 表4: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行業總產值及其增長速度 | | 工業總產值(億元) | | | 4.83 | | | 2.35 | | | 45.92 | | | 0.82 | | | 2.99 | | | 2.54 | | | 0.83 | | | 7.83 | | | 1.72 | |
? ? 表5:規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 | | | | | 萬噸 | 4.1 | | | 萬噸 | 0.59 | | | 萬立方米 | 11.62 | | | 萬立方米 | 139.72 | | | 萬立方米 | 47.44 | | | 萬立方米 | 11.7 | | | 萬噸 | 63.57 | | | 萬噸 | 228.92 | |
?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8.87億元,比上年增長1.6%,利稅總額2.74億元,下降0.4%,實現利潤總額1.07億元,下降20.7%。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91.85%,比上年提高1.36個百分點。 ? ? 表6:規上工業“四大”支柱行業實現利潤及增長速度 | | 利潤總額(億元) | | | 1.1 | | | 0.3 | | | 0.2 | | | 0.1 | | | 0.8 | | | 0.8 | | | -0.4 | | | -0.2 | | | -0.2 | | | 0.4 | | | 0.3 | | | 0.1 | | | 0.2 | | | 0.1 | |
? 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總數達65家。工業總產值超億元企業18家。 年末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15家。全年實現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21.36億元,比上年下降0.9%。 ? 固定資產投資 ???? 全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5.0%。其中,項目投資下降 5.6%,房地產投資11.16億元,下降1.1%。民間投資下降68.5%。 ?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26.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59.0%,其中工業投資增長60.0%;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6.5%。三次產業的投資結構為0.47:24.88:74.65。 ???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157.78萬平方米,下降9.3%,其中住宅124.38萬平方米,下降7.8%。商品房竣工面積9.07萬平方米,下降36.5%,其中住宅8.14萬平方米,下降40.5%。商品房銷售面積12.34萬平方米,下降54.0%,其中住宅11.24萬平方米,下降55.7%。 ? 國內貿易 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37億元,比上年增長0.6%。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零售額29.76億元,增長1.1%,鄉村零售額17.61億元,下降0.1%;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2.97億元,增長10.3%,商品零售34.4億元,下降2.6%。 ? ? 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4.52億元,比上年下降1.4%。 全年完成公路客貨運周轉量24994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0.6%。水路客貨運周轉量11160萬噸公里,下降7.1%。 郵政業務總量3413萬元,下降8.6%;電信業務總量44938萬元,增長18.6%。 全縣接待國內外游客679.6萬人次,比上年下降7.2%。實現旅游總收入(總消費)78.43億元,下降7.3%。(根據第三方統計) ? 財政及金融 財政收入8.58億元,下降14.7%。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09億元,下降15.9%。全縣財政公共預算支出33.78億元,比上年下降14.2%。 ? 金融業增加值7.21億元,比上年增長6.1%。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71.37億元,比年初新增存款7.52億元,增長4.6%,其中,人民幣住戶存款余額138.9億元,比年初新增存款11.72億元,增長9.2%。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74.98億元,比年初新增存款24.5億元,增長16.3%。 ? 教育、衛生和文體 全縣各級各類學??倲?22所。其中,中心小學26所,村完小19個,教學點95個;初級中學12所;普通高中2所,中職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66所(公辦29所,民辦37所,其中多元普惠28所)。 全縣小學在校學生35265名,初中在校學生19400名,高中在校學生7577名,中職在校生1364人。 學前毛入學率92.51%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84%;高中毛入學率 92.1%。 全縣在編在崗教職工4631人。其中:中職98人,高中514人,初中1326人,小學2238人,特教28人,公辦幼兒園404人。 全縣衛生機構26個,其中醫院3個,衛生院2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計生監督所1個,醫療急救指揮中心1個。全縣共有醫院、衛生院床位2285張,衛生技術人員2391人。 年末全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圍繞自治縣70周年縣慶,舉辦群眾文體系列活動。全年舉辦民族文化大集市和苗山美民族服飾大賽、民族體育運動會、男子籃球賽、苗山美舞蹈大賽等。公共圖書館1個。年內到館人次為15萬人次,外借冊次為7萬冊次,外借人次為3.5萬人次,辦理讀者卡5000多張,開展各類推廣、培訓、宣傳活動50多次,為239家農家書屋補充更新出版物。文化館1個。舉辦各類藝術培訓班249期,服務群眾約22.82萬人。輔導文藝節目12個參加各級文化活動。博物館1個。全年接待參觀人數達2.85萬人次。 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66%,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42%。 ? 城市建設 全縣建城區面積9.77平方公里。全縣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389.48公頃。年末實有道路面積294.96萬平方米。公園4個。年末公共汽、電車運營數118輛。 ?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34元,比上年增加1114元,增長4.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09元,比上年增加1009元,增長2.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7元,比上年增加1173元,增長7.1%。 ? ? ? ? ? ? ?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0699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食品煙酒類支出7637元,增長2.0%;衣著類支出1795元,增長3.0%;居住類支出3164元,增長2.6%;生活用品及服務類支出1236元,增長5.2%;交通通信類支出2913元,增長3.1%;教育文化娛樂類支出1795元,增長4.5%;醫療保健類支出1612元,增長4.1%;其他用品和服務類支出547元,增長6.6%。 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6.9%。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589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食品煙酒類支出4245元,增長3.6%;衣著類支出591元,增長0.3%;居住類支出1845元,增長6.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支出905元,增長4.7%;交通通信類支出1405元,增長17.3%;教育文化娛樂類支出1424元,增長10.9%;醫療保健類支出972元,增長10.5%;其他用品和服務類支出202元,增長2.5%。 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49%。 全縣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含機關事業)、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5.01萬人、1.98萬人、2.21萬人,領取養老金人數1.83萬人,領取失業保險人數0.68萬人次,享受工傷保險待遇241人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81萬人,領取養老金人數5.65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6.98萬人,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22萬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3.76萬人。 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年5100元提高到6000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從680元提高到770元。 ? 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縣年平均氣溫為19.5°C,年降雨量1836.4毫米。 全年完成荒山造林面積242公頃。森林面積(包括林地)46.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82.16%。 初步核算,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50.08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23.2%。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3.2%。規上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3.0%。 按全口徑統計,全縣發生各類事故191起,比上年上升18.6%;死亡人14人,較上年減少4人,下降22.2%。水上運輸、農業機械等均無事故發生。沒有發生工礦商貿以及較大以上事故。 ? ?? 備注: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速度按上年價格計算。 4. 部分指標數據系相關部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