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永??h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疫情反復等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全縣各級各部門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堅持“新型工業重鎮、現代農業強縣、福壽養生家園”一本藍圖繪到底,對各行業經濟運行走勢進行全程跟蹤,及時協調解決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全縣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總體運行穩中有進。 一、綜 合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永福縣實現生產總值106.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5%。 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8.92億元,同比增長6.1%,兩年平均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20.45億元,同比增長13.5%,兩年平均增7.8%;第三產業增加值47.19億元,同比增長0.2%,兩年平均增長4.9%。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依次46.1%、52.1%、1.8%,分別拉動GDP增長2.1、2.3和0.1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6506元,比上年增長4.4%。 2022年年末戶籍人口28.85萬人,其中城鎮居民人口7.45 萬人,農村人口21.4 萬人。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2.9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06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39.53%,全年出生人數1748人,出生率6.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9‰。年末,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571人,同比增長32.4%,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985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530人,期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控制在4.5%的范圍之內,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二、農 業 2022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1.79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農業產值45.83億元,增長5.3%;林業產值5.68億元,增長27.4%;牧業產值17.18億元,增長2.6%;漁業產值0.72億元,增長3.5%,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2.38億元,增長4.1%。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4.76萬畝,與上年持平;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6.01萬畝,增長8.75%;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19.92萬畝,增長4.4%,全年產量33.73萬噸,增長5.3%。糧食總產量11.65萬噸,增長0.7%;水果總產量83.39萬噸,增長9.2%,其中,柑橘類水果75.35萬噸;增長8.4%;百香果產量8356.83噸,增長54.5%;葡萄產量4064.11噸,增長52.7%;食用堅果產量為4626.16噸,增長4.7%。年末果園面積39.71萬畝,下降0.1%。 全年肉類總產量5.55萬噸,比上年增長3.4%;生豬出欄45.33萬頭,增長5.9%;家禽出欄1185.95萬只,下降1.2%;水產品產量5601噸,增長3.1%。 農用化肥施用量(按實物量計)4.04萬噸,下降2.5%;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02.26噸,下降3.1%;農藥使用量(按實物量計)432.98噸,下降3.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8%。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集體企業下降31.5%,股份制企業增長31.6%,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下降29.1%,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34.7%;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下降15.2%;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7.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16.9%。從產業結構看,高技術行業增加值下降21.0%,高耗能行業增長1.1%。 從行業看,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059.1%,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增加值增長17.6%,造紙和紙制品業增加值增長1.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下降6.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16.9%,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加值下降6.6%,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40.2%,食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7.2%。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較上年同期下降33637.1萬元,虧損規模同比擴大128.2%,分經濟類型看,集體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4.5%,股份制企業虧損規模同比擴大138.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13.5%,其中新入庫企業貢獻率達58.4%。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0%,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總產值增長15.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9%,其中民間投資下降31.8%。第一產業投資增長67.8%;第二產業投資下降20.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6.0%。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0.4%,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70.8%。 全年房地產開發項目9個,房屋施工面積29.33萬平方米,下降28.5%。其中,年內新開工面積2.86萬平方米,下降63.9%。商品房銷售面積7.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0.8%。商品房銷售額2.89億元,下降35.4%。商品房待售面積2.32萬平方米,下降27.1%。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8億元,比上年下降4.0%。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5.32億元,下降8.8%;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66億元,增長5.62%。 從批零住餐四大行業情況看,批發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6.3%;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5%;住宿業銷售額同比增長0.5%;餐飲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7%。 六、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下降5.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1.7%;金融業增加值增長6.2%。房地產業增加值下降3.4%;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1%。 年末公路總里程998公里,增長17.7%。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5億元,增長20.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上升1.7%;電信業務總量增長24.5%。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5.21萬戶,增長11.9%;固定電話用戶1.26萬戶,增長38.2%;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7.7萬戶,增長24.2%。 全年接待游客總人數116.23萬人次,下降7.4%。旅游總消費16.19億元,下降16.0%。全縣有自然景點和人文景觀60個,營業景區7個,其中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個,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個,五星級農家樂2個,研學基地1個,全縣公園12個。 七、財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3億元,比上年增長2.8%;稅收收入1.95億元,下降19.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60億元,下降14.4%。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8.25億元,增長11.1%,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02.27億元,增長12.7%。各項貸款余額103.29億元,增長10.6%,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62.16億元,增長16.3%。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教職工62人,在校生1441人,當年招生608人,畢(結)業生409人。有中學13所,專任教師1000人,在校生13583人,當年招生4568人,畢業生4440人;有普通小學62所,專任教師1122人,在校生18322人,當年招生2854人,畢業生3031人。小學入學率100%。有幼兒園91所,教職工761人,在園幼兒2775人。 全年專利授權120件。全年申報市級科技項目2項,共舉辦種植業、養殖業等科技培訓班、科普講座18期(場次),培訓680多人次;建立各類科技示范基地10個。 九、文化、體育和衛生 全縣共擁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演出場次80場;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藏量14.5萬冊;劇院2個,文化站9個,博物館1個,博物館接待游客33950人次;電影放映單位3個;全縣體育場館2個,全年向上級輸送各類運動員30人。 全縣共有各級醫療衛生計生機構174家,分別是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精神病醫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衛生監督所各一家,民營綜合醫院兩家,單采血漿機構一家。鄉(鎮)衛生院9家,另有鄉(鎮)計生辦、診所、衛生室、醫務室等共156家。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479張,其中,縣人民醫院360張、縣中醫醫院440張、縣婦幼保健院共計86張。全縣衛生技術人員1778人,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593人,注冊護士(師)822人。 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43元,同比名義增長5.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42元,同比名義增長4.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63元,同比名義增長6.5%。全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808元,下降4.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283元,下降6.6%。 年末全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4.05萬人,比上年增長10.8%;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3.95萬人,完成任務數的128.8%。年末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6.38萬人,下降0.72%;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3.63萬人,下降3.0%。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49萬人,增長94.3%。全縣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18人,增長1.84%,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4萬人,下降0.2%。全縣有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務機構8家,床位766 張。 十一、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年末森林面積21.75萬公頃,林地面積2.16萬公頃,自然保護區面積8.22萬公頃。污水處理廠6座,垃圾處理站1個。全縣污水處理率98.9%,全縣行政村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比例達100%,全縣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0.4%。 全年全社會用電量9.4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4%。全行業用電量7.44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0.2%。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0.25億千瓦時,增長8.7%,第二產業用電量6.25億千瓦時,下降4.3%,第三產業用電量0.94億千瓦時,增長35.9%。居民生活用電2.01億千瓦時,增長7.8%,工業用電6.02億千瓦時,下降3.6%。 注釋: 1.本公報中2022年數據均為初步反饋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農業數據為年報數。 3.本公報中財政數據由縣財政局提供;金融數據由中國人民銀行永福縣支行提供;教育數據由縣教育局提供;科技數據由縣科技局提供;體育、文化、旅游數據由縣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提供;衛生數據由縣衛生健康局提供;就業、社會保障數據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供;醫療保障數據由縣醫保局提供;用電情況數據由縣供電局提供;林業數據由縣林業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