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北海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市經濟克難前行,恢復態勢總體穩定,工業強市戰略深入實施,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674.2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5%。三次產業實現全面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9.55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761.53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673.14億元,增長0.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4.3:45.5:40.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8.7%、76.7%和4.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9211元,比上年增長2.8%。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8.1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1.67萬人,鄉村常住人口76.43萬人,城鎮化率59.37%。年內人口出生率8.58‰,死亡率6.34‰,自然增長率2.24‰。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1.8%,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呈“五漲三跌”。其中,食品煙酒同比增長2.8%,交通通信增長5.7%,教育文化娛樂增長4.5%;衣著同比下降0.4%,居住下降1.6%,生活用品及服務下降0.3%,醫療保健下降0.3%,其他用品及服務下降0.4%。
表1 2022年年末北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1.21畝,比上年增加0.90萬畝,增長0.9%。甘蔗種植面積49.10萬畝,增加1.15萬畝。油料種植面積22.97萬畝,減少0.68萬畝。蔬菜種植面積73.03萬畝,增加2.69萬畝。木薯種植面積16.62萬畝,減少0.33萬畝。果園面積19.56萬畝,增加0.95萬畝。茶園面積0.22萬畝,減少0.05萬畝。
全年糧食總產量31.78萬噸,比上年增加0.78萬噸,增長2.5%。其中,春收糧食產量2.37萬噸,增長21.3%;早稻產量6.18萬噸,下降0.4%;秋糧產量18.03萬噸,增長2.6%。谷物產量27.71萬噸,增長1.9%。其中,稻谷產量21.68萬噸,增長1.8%;玉米產量5.99萬噸,增長2.0%。

??
????
????全年油料產量5.06萬噸,比上年增長2.1%。甘蔗產量289.32萬噸,增長3.2%。蔬菜產量(含食用菌)133.83萬噸,增長7.8%。園林水果產量18.58萬噸,增長14.6%。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12.67萬噸,比上年增長0.6%。其中,豬肉產量7.33萬噸,增長6.7%;牛肉產量0.19萬噸,增長5.2%;羊肉產量0.03萬噸,增長10.0%;禽肉產量5.13萬噸,下降7.1%。禽蛋產量1.90萬噸,增長21.4%;牛奶產量0.27萬噸,下降0.3%。生豬出欄90.93萬頭,比上年增長8.2%。年末生豬存欄70.02萬頭,比上年末增長1.8%。
????全年水產品產量121.35萬噸,比上年增長3.0%。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12.81萬噸,增長3.3%。
????全年木材產量111.95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0.4%。 表2 2022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 | 單位 | | | | | 31.78 | | | | 21.68 | | | | 5.99 | | | | 3.88 | | | | 0.19 | | |
|
|
| | | 5.06 | | | | 5.05 | | | | 289.32 | | | | 26.54 | | | | 133.83 | | | | 14.05 | | | | 18.58 | | | | 3.44 | | | | 7.42 | | | | 90.93 | | | | 1.84 | | | | 1105.40 | | | | 12.80 | | | | 121.35 | | | | 112.81 | |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6.8%;股份制企業增長9.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0.1%;非公有工業企業增長14.2%。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12.6%,制造業增長7.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7.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3.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5.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4.8%,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3%,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2.0%,造紙和紙制品業增長215.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下降6.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8.6%,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下降3.0%。
表3 2022年北海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 產品名稱 | 單位 | 產量 | | 汽油 | 萬噸 | 240.88 | | 柴油 | 萬噸 | 237.59 | | 液化石油氣 | 萬噸 | 46.19 | | 發電量 | 億千瓦時 | 59.85 | | 飼料 | 萬噸 | 191.05 |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萬噸 | 30.70 | | 成品糖 | 萬噸 | 36.60 | | 冷凍水產品 | 萬噸 | 17.97 | | 飲料酒 | 千升 | 13737.11 | | 軟飲料 | 萬噸 | 11.98 | | 輕革 | 萬平方米 | 1204.44 | | 人造板 | 萬立方米 | 135.83 | | 紙制品 | 萬噸 | 7.77 | | 粗鋼 | 萬噸 | 300.17 | | 鋼材 | 萬噸 | 385.65 | | 變壓器 | 千伏安 | 204340.00 | | 高壓開關板 | 萬面 | 0.99 | | 顯示器 | 萬臺 | 437.68 | | 彩色電視機 | 萬臺 | 579.66 | | 電子元件 | 萬只 | 42786.84 | | 商品混凝土 | 萬立方米 | 563.05 | | 自來水生產量 | 萬立方米 | 8987.44 | | 機制紙及紙板 | 萬噸 | 216.97 | | 發電機組 | 千瓦 | 0.00 | |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比上年下降30.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利潤比上年下降46.4%;股份制企業下降26.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36.8%;非公有制企業下降14.6%。分門類看,采礦業利潤比上年增長67.9%,制造業下降41.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55.2%。 全市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9%。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72.04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國有控股企業16.27億元,比上年增長14.5%。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89.94億元,比上年增長0.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83.88億元,下降1.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4.97億元,增長1.6%;金融業增加值71.41億元,增長7.7%;房地產業增加值107.15億元,下降8.5?%;其他服務業增加值300.09億元,增長2.5%。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5.7%,營業利潤下降12.0%。
年內,全市公路總里程3916千米,營業性運輸汽車11473輛(不含公共汽車和出租汽車)159264噸位66650客位,有公共汽車518輛,出租汽車699輛;開通國內道路客運班線108條;有道路客運站場11家,有水路客貨運輸企業20家,營運船舶131艘,284318載重噸,8662客位。 全市完成社會公路貨運量7049.06萬噸,同比下降3.6%;公路貨運周轉量783194.18萬噸公里,同比增長2.2%。完成公路客運量301.85萬人,同比下降55.4%;公路客運周轉量37353.87萬人公里,同比下降63.3%。累計完成客貨運周轉量786929.57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4%。 全年累計完成水路客貨運輸周轉量2304062.37萬噸公里,同比增長30.2%。其中,水路旅客運輸累計完成客運量141.43萬人,同比下降53.2%。旅客周轉量5836.73萬人公里,同比下降61.2%。全年累計完成貨運量1303.2萬噸,同比增長5.2%。貨物周轉量2301144萬噸公里,同比增長30.6%。 全年北海機場全年共安全保障航班運輸起降7350架次,比降54.6%,完成旅客吞吐量66.23萬人次,比降65.0%,平均客座率57.9%,比降17.0%;完成貨郵吞吐量1621.10噸,比降77.3%。 全年全市機動車保有量73.08萬輛,機動車駕駛員保有量68.73萬名,非機動車輛保有量110.41萬輛。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收入5.00億元,同比增長6.0%,其中快遞收入3060.32萬元,同比增長9.5%。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1.40億元,增長20.6%。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29.1萬,5G網絡用戶數73.1萬,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91.4萬。 五、國內貿易 全年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23億元,比上年增長2.5%。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5.23億元,增長1.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00億元,增長38.4%。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93.13億元,增長2.2%,餐飲收入額7.09億元,增長6.0%。
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5.1%,飲料類下降0.8%,煙酒類增長37.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37.8%,化妝品類下降24.4%,金銀珠寶類下降27.0%,日用品類增長3.1%,五金、電料類下降7.4%,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6.6%,書報雜志類增長29.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3.9%,中西藥品類增長195.2%,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57.4%,家具類下降17.6%,通訊器材類下降22.9%,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5.0%,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81.9%,機電產品及設備類下降60.0%,汽車類下降18.2%,其他未列明商品類增長25.7%。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下降4.6%,其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2.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5.4%,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5.7%;第三產業投資下降27.3%?;A設施投資下降2.4%,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35.6%。 表4 2022年北海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速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5.92億元,比上年下降47.6%。其中住宅投資65.28億元,下降46.2%;辦公樓投資1.14億元,下降65.2%;商業營業用房投資4.95億元,下降53.3%。商品房銷售面積213.75萬平方米,下降32.2%,其中住宅193.05萬平方米,下降32.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207.45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82.19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151.17萬平方米,增加62.79萬平方米。
表5 2022年北海房地產開發和銷售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及其增長速度 | | 單位 | 絕對數 | | | 億元 | 75.92 | | | 億元 | 65.28 | | | 億元 | 39.03 | | | 萬平方米 | 1606.66 | | | 萬平方米 | 1246.35 | | | 萬平方米 | 100.66 | | | 萬平方米 | 82.63 | | | 萬平方米 | 89.84 | | | 萬平方米 | 72.78 | | | 萬平方米 | 213.75 | | | 萬平方米 | 193.05 | | | 億元 | 92.06 | | | 億元 | 12.14 | | | 億元 | 13.18 | |
七、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44.1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進口226.1億元,增長20.1%。進出口逆差(出口小于進口)108.1億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0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2.3%。全市累計引進專精特新企業7家,引進500強企業合作項目17個,其中新引進“500強”企業2家。 八、財政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65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比增長3.5%;按自然口徑同比下降6.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35.07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比下降3.5%,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58.0%;按自然口徑同比下降19.9%,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51.8%;非稅收入32.58億元,同比增長15.0%。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0.29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民生支出145.0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2%;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支2.39億元,增長408.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增支1.21億元,增長6.0%;衛生健康支出同比增支8.7億元,增長42.6%;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和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分別增支2.75億元和1.93億元,分別增長76.9%和88.4%。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570.62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552.10億元,增長11.4%。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346.07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329.82億元,增長18.5%。 表6 2022年北海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及其增長速度 | | 年末數(億元) | | | 1570.62 | | | 970.19 | | | 407.75 | | | 174.82 | | | 11.35 | | | 1346.07 | | | 620.31 | | | 725.72 | |
年末全市保費收入31.84億元,同比下降7.8%,其中財險保費收入10.33億元,同比增長8.3%;壽險保費收入21.51億元,同比下降14.0%。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9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0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2.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7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5%。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2.14:1,比上年縮小0.07。
全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97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0.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743元,名義增長2.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112元,名義下降4.3%。 年內企業養老在職參保25.61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在職參保4.32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68.4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8.5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6.59萬人。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全市完成科技成果登記254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108項,比上年增長28.6%;完成技術合同認定登記294項,技術合同成交額65.4億元,其中技術交易額23.3億元。新增自治區級廣西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家、自治區級眾創空間備案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萍夹椭行∑髽I信息庫入庫185家,同比增長25.9%。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5所,有全日制在校生50244人,教職工2763人;中等職業學校6所,各中等職業學校有在校生24511人,其中全日制19362人、非全日制5149人,有專任教師867人;有普通高中學校23所(公辦高中學校17所,民辦高中學校6所),在校生43665人(公辦高中38243人,民辦高中5422人),教職工5487人(公辦高中4863人,民辦高中624人);有初中69所,在校生76687人,教職工5299人;小學329所,在校生175284人,教職工9951人;幼兒園466所,在園幼兒總數80878人。
十一、文化旅游和衛生健康 年末全市圖書館館藏總量共371720冊,新增紙質圖書3945種,7155冊。在地方文獻資源與古籍資源征集方面,累計征集地方文獻資源372種,551冊,其中地方文獻173種,325冊;2022年新書上架143種,共226冊,其中地方文獻133種,共210冊;參考文獻10種,共16冊。截至2022年11月,7個智慧書房增添新書900冊,每季度輪換更新圖書20%-30%,7座城市智慧書房運轉正常,接待讀者約10萬人次,外借書籍16273冊次。 年內全市已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136處,其中國家級7處、省級17處、市(縣)級112處,已登記調查、認定的不可移動文物點(未定級)75處,館藏文物7000余件。 年內銀海區被納入廣西推薦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申報單位儲備庫,富麗華大酒店、銀灘皇冠假日酒店獲評國家五星級旅游飯店,僑港小鎮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銀灘老碼頭商業街、海絲首港街區獲得2022“廣西休閑街區”稱號,合浦縣山口鎮河面村、銀海區僑港鎮電建村、海城區潿洲鎮盛塘村成功創建為廣西鄉村旅游重點村,合浦美人魚古郡、潿洲島潿愛農家樂獲評廣西五星級農家樂,策劃推出的“潮美北海 文旅盛宴”線路入選全國128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全年接待國內游客3402.84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3.6%,實現國內旅游消費382.38億元,下降42.7%;接待入境游客0.03萬人次,比上年減少73.9%,實現國際旅游消費13.71萬美元,減少70.5%。 表7 2022年北海接納游客量及其增長速度 | | 單位 | 絕對數 | | | 萬人次 | 3402.84 | | | 萬人次 | 0.03 | | | 億元 | 382.38 | | | 萬美元 | 13.71 | |
年內成功承辦第17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合浦漢墓群與漢城考古遺址公園入選首批自治區考古遺址公園名單,甜水井入選廣西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新增12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人入選自治區推薦申報第六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名單;組織參加2022年“廣西有禮”特色旅游商品大賽獲得1金2銀3銅3優秀獎。 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75個,其中醫院31個,鄉鎮衛生院2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468個,村衛生室546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個,衛生監督所(中心)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3個,??萍膊》乐卧?所、站)3個。年末全市衛生技術人員1430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801人,注冊護士6575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494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0819張,其中醫院7456張,鄉鎮衛生院2751張。 年內在國際比賽中獲4金3銀3銅、全國比賽中獲4銅。連續舉辦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舉辦第十五屆區運會沖浪、帆板、OP帆船、風箏板比賽,2022年廣西青少年錦標賽6項水上項目,以及第一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男子U17組)全國總決賽、2022年“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等多項重大賽事。年內成功申辦2026年第十六屆區運會,在第十五屆區運會獲得90金59銀65銅,總分4312.5分。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市濕地面積6.08萬公頃,耕地面積10.10萬公頃,園地面積0.53萬公頃,林地面積12.04萬公頃,草地面積0.34萬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4.88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0.68萬公頃,水工建筑用地面積0.09萬公頃,水域用地面積4.45萬公頃,其他面積0.99萬公頃。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油產量增長37.3%,發電量增長22.0%,太陽能發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量增長79.9%,電力消費量增長25.3%。 全年全市平均氣溫23.0~23.4℃,年降水量為1618.1~1748.2mm,日照時數1554.2~2084.9小時。 全年有效應對1次風暴潮、2輪強降雨、5次臺風影響。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物價、居民收入部分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北海調查隊;進出口數據來自北海海關;旅游文化數據來自市旅游文體局;交通、旅客、貨物運輸量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汽車保有量數據來自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固定電話用戶數、互聯網用戶數等數據來自自治區通信管理局反饋數據及市工信局;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北海中心支行及市金融辦;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健委;醫療保障數據來自市醫保局;林業數據來自市自然資源局;用電量數據來自市供電局;氣象數據來自市氣象局;科技數據來自市科技局;應急管理數據來自于市應急管理局;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