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對復雜嚴峻外部環境和風險挑戰,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座談會精神,完整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貫徹落實自治區、自治州決策部署,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有效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全縣經濟保持增長,就業民生總體平穩,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社會經濟大局保持穩定。
一、綜合
經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192340萬元,比上年增長4.2%,兩年平均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420261萬元,同比增長8.8%;第二產業243087萬元,同比增長6.6%;第三產業528992萬元,同比增長0.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5.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0.4%,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4.4%,全年人均生產總值40758元,比上年增長4.3%。
2022年開發就業崗位4928個,當年實現就業人口75149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545人,比上年少增233人。全年城鎮登記失業率3.73%。實現勞動力轉移71604人次,累計創收5.2萬元。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7400萬元,比上年增長7.8%(可比價,下同),兩年平均增長9.6%,其中,農業產值294044萬元,占總產值比重為59.1%,同比增長15.9%;林業產值1597萬元,占總產值比重為0.3%,同比下降67.9%;畜牧業產值188422萬元,占總產值比重為37.9%,增長0.8%;漁業產值1050萬元,占總產值比重為0.2%,同比增長7.4%;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12287萬元,占總產值比重為2.5%,增長8.8%。
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657141畝,同比增長2.6%。其中,糧食種植面積466020畝,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70.9%,同比增長4.9%,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32536畝,同比下降5.7%;玉米種植面積295731畝,增長1.2%;棉花種植面積5489畝,增長137%;甜菜種植面積15758畝,同比增長27.6%;油料種植面積12575畝,下降25.3%;蔬菜種植面積20027畝,同比增長12.8%;瓜果類種植面積5156畝,增長3%;中草藥(含紅花)種植面積50390畝,增長28%;薰衣草50251畝,增長63.4%;甜葉菊19144畝,增長0.4%。
糧食產量303213噸,同比增長12.3%,其中:小麥59925噸,增長7.7%,玉米232333噸,增長10.5%,豆類產量7627噸,增長243.9%,棉花產量752噸,增長209.5%,油料產量3646噸,下降25.7%;甜菜產量81942噸,增長27.7%,蔬菜產量83363噸,增長15.9%。
年末牲畜存欄頭數89.5萬頭(只),同比增長6.6%。其中:牛存欄8.4萬頭,增長21.7%,豬存欄4.9萬頭,同比增長40.9%,羊存欄73.5萬只,同比增長3%;牲畜出欄頭數68.9萬頭(只),同比下降7.4%,其中,牛出欄3.4萬頭,增長12.5%,豬出欄5.9萬頭,增長2.3%,羊出欄73.5萬頭,增長22.4%。肉類總產量25956噸,下降7.8%,其中,牛肉5683噸,同比增長8.3%,羊肉10191噸,增長3.4%,豬肉4667噸,增長4.8%,禽肉2485噸,下降11.3%;牛奶產量13179噸,下降0.7%;禽蛋產量5507噸,下降21.6%。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4.42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8.8%,機耕率100%,機播率100%,機收率9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縣共有工業企業13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規模以下企業116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兩年平均增長13.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股份制企業增長24.5%,私營企業增長1.8%;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12.5%,制造業增長3.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3.3%。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12.5%;農副產品加工業增長3.6%;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136.9%;木材加工業增長16.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3.3%;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27%;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下降2.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279952萬元,同比增長12.3%。規模工業企業產銷率達96.3%,同比下降10.3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764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7081萬元,增長337.3%,其中,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40294萬元;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1300萬元;農副食品加工業實現利潤總額5487萬元。
全年建筑業產值100568萬元,比上年增長55%,竣工產值31951萬元,下降12.5%,房屋施工面積247759平方米,下降14%,房屋竣工面積26100平方米,同比下降77%。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0250萬元,比上年下降14.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586萬元,增長1.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9501萬元,下降15%;金融業增加值61323萬元,增長11.2%;房地產業增加值45732萬元,增長2.8%;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27651萬元,下降5.4%,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236720萬元,增長3.3%。(注:以上數據含兵團)
全年貨運量134.94萬噸,貨運周轉量20242億噸/公里,同比下降31%。全年客運量297萬人(次),客運周轉量5770萬人公里,同比下降36.5%。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1514萬元,同比下降1%,其中,電信業務總收入20488萬元,增長18.3%;郵政業務總量1026萬元,下降76.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4010戶,下降2.6%。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7.7萬戶,下降0.7%。年末互聯網寬帶用戶11.6萬戶,增長5.4%。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8.6%,兩年平均增長54.2%,其中,一產投資同比增長4.1%,二產投資同比增長81.2%,三產投資同比增長16.7%。
六、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0144萬元,同比下降8.7%,兩年平均增長4.1%,其中,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3135萬元,同比增長17%。按經營地統計,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1355萬元,下降1.2%;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28789萬元,下降15.8%。按消費類型統計,批發零售額217678萬元,下降6.8%;住宿餐飲收入52466萬元,下降16%。
七、招商引資及對外經濟
全年招商引資開工項目63個,到位資金56.9億元,同比增長23.56%;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23億美元,同比增長22.7%,其中進口0.023億美元,出口1.203億美元。
八、財政、金融
縣財政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84533元,同比下降19.4%,地方財政收入69869萬元,同比下降2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2212萬元,增長4.3%,兩年平均增長9.8%;地方財政支出517757萬元,同比增長2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60308萬元,增長5.3%,其中,教育、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支出分別支出72458萬元、3947萬元、4959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1%、23.4%、-1.6%。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422543萬元,比年初增加249533萬元,同比增長21.3%,其中,住戶存款1089267萬元,增長16.2%;各項貸款余額1040292萬元,比年初增加128056萬元,同比增長14.02%。其中,住戶貸款441748萬元,增長7%。
九、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
全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75元,同比增長5.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16元,增長3.4%,兩年平均增長5.7%;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486元,增長7.2%,兩年平均增長10.2%。
全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3036人,同比增長1.1%;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5004人,同比增長3.3%;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5115人,增長1.2%;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0019人,增長15.1%;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47131人,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4809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22322人,參加生育保險17528人。
據民政部門統計,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0705人,其中,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788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917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269人。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縣共申報伊犁州科技計劃項目6個,其中,自治區級項目5個,地州級項目1個,科技項目撥款2150萬元,申請專利數60項。
年末全縣共有學校131所,其中幼兒園74所,小學46所,普通中學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全縣中、小學在校學生數42738人,比上年減少588人,同比下降1.4%。其中,普通中學在校生17290人,比上年增加51人,同比增長0.3%,小學在校生25448人,比上年減少639人,同比下降2.4%;幼兒園在園幼兒8383人,比上年減少1938人,下降18.8%。全縣專任教師3929人,同比下降3.4%,其中,幼兒園專任教師832人,小學專任教師1838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192人,特殊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數2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43人,全縣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階段適齡少年入學率100.8%,高中升學率99.7%。
十一、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全縣共有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0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體育場館1個,影劇院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11.06萬冊。全縣體育健兒參加自治區運動會獲得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2枚。
全縣共有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9.5%;電視發射和轉播臺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100%,全縣有線電視用戶10200戶。
全年接待旅游人數440.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2.82億元。全縣共有各類旅行社4家,星級賓館6家,4A級景區4家。
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30個,其中,醫院5個,基層醫療機構11個,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112床,衛生技術人員174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64人。
十二、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縣行政區劃面積2915.4平方公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面積3.5萬公頃。
全年供水總量2.8億立方米,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9%。
全縣削減廢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258噸,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率97.2%,城區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355天,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全年完成環境污染限期治理項目2個,總投資5343萬元。累計建成城市煙塵控制區1個,面積6平方公里,環境噪聲達標區87個,面積9.3平方公里。
全縣森林面積1.4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8%,草場面積25.5萬公頃,當年完成造林面積180.7公頃。
全年能源消費總量90.5萬噸標準煤(等價值),比上年增長1.3%。煤炭消費量增長18.3%,天然氣消費量增長3.35%,電力消費量下降3.5%。萬元GDP能耗(等價值)0.996噸標準煤/萬元,下降5.1%。(注:以上數據為2021年數據且包含兵團)。
據應急管理部門統計,2022年,霍城縣共發生各類安全事故8起,死亡1人,受傷10人,直接經濟損失100.2萬元,其中,道路交通傷亡事故7起,死亡0人,受傷10人,直接經濟損失0.2萬元;工礦企業職工傷亡事故1起,其中,死亡1人,受傷0人,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未發生煤礦等其他事故。
注:
[1]本公報中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數據來源:本公報中糧食種植面積、產量和畜牧業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霍城調查隊;農業機械總動力、主要農作物耕種機械化水平數據來源于霍城縣農業農村局;交通公路客貨運數據來源于霍城縣交通運輸管理局;固定、移動電話、互聯網數據來源于中國電信公司霍城縣分公司、中國移動公司霍城縣分公司、中國聯通公司霍城縣公司數據;郵政數據來源于霍城縣郵政局;文化、旅游數據來源于霍城縣文化和旅游局;廣播數據來源于霍城縣融媒體中心;財政數據來源于霍城縣財政局;金融數據來源于人民銀行霍城縣支行;居民收入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霍城調查隊和縣統計局抽樣調查數據;教育數據來源于霍城縣教育局;科技數據來源于霍城縣科技局;醫療數據來源于霍城縣衛生健康委員會;安全生產數據來源于霍城縣應急管理局;就業與社會保障數據來源于霍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數據來源于霍城縣醫療保障局;社會服務機構數據來源于霍城縣民政局;行政區劃面積、自然保護區面積來源于霍城縣國土資源局;森林和草場面積來源于霍城縣林草局;空氣質量監測數據來源于霍城縣生態環境局;其他數據均來源于霍城縣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