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鞏留縣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州黨委、州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各項事業穩步發展。
一、綜合
國民經濟總體運行良好。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74.07億元,比上年增長3.4%(按不變價計算,下同)。
其中:一產業31.07億元,比上年增長7.3%;二產18.24億元,比上年下降1.8%;三產24.76億元,比上年增長3%。經濟結構有所調整,全縣三次產業比重由2021年的41.2:24.9:33.9調整為41.9:24.7:33.4。
二、農業
2022年,全縣農林牧漁業實現產值51.75億元,比上年增長8.31%(可比價,下同)。其中:農業產值30.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75%;林業產值0.18億元,比上年下降66.84%;牧業產值19.5億元,比上年增長3.17%;漁業產值0.166億元,比上年增長33.2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8億元,比上年增長51.44%。種植業結構繼續調整,農戶積極參與生產經營,農牧民實現增收。
全縣總播種面積(含復播)65.57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76千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0.13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38千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5.44千公頃,比上年增加4.14千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中:油料面積為0.93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14千公頃;蔬菜面積為0.58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04千公頃;甜菜面積為0.5千公頃,與上年持平;其他作物13.43千公頃,比上年增加3.96千公頃。糧食產量為460307噸,比上年增長8.61%。
2022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畜牧業生產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年末牲畜存欄頭數為80.3萬頭,比上年增長7.86%;全年共出欄牲畜47.48萬頭,比上年下降19.14%。肉類總產量達到24702噸,比上年增長3.12%;產牛奶39000噸,比上年增長7.82%;產羊毛1720噸,比上年增長2.38%;化肥施用量2.57萬噸,增長5.33%。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2022年全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家。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7790.3萬元,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51269.9萬元。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全年實現建筑業總產值7.4億元,比上年增長37.04%,年末擁有資質建筑業企業6家。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縣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35.33%。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89.2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69%;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4.88%。
全縣房地產投資69854萬元,比上年增長257.11%,其中住宅投資52199萬元,比上年增長177.3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6984萬元,比上年增長2185.87%。
五、貿易
全縣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852萬元,比上年下降8.8%。其中: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103943.3萬元,比上年下降6.3%;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2908.7萬元,比上年下降16%。按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額120535萬元,比上年下降8.4%,餐飲收入16317萬元,比上年下降11.6%。
全縣全年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497.8萬元,比上年增長15.4%。
六、交通運輸、郵電
郵政業和電信業發展步伐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通信能力、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全縣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740萬元;固定電話用戶達到2.1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24.57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8.54萬戶。
七、財政
全縣全年地方財政收入47324萬元,比上年下降16.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32649萬元,比上年增長7.93%,其中:稅收收入22434萬元,比上年增長15.26%。全縣全年地方財政支出342454萬元,比上年增長16.0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5779萬元,較上年增長2.84%。
八、金融
金融機構積極改進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充分發揮金融的支撐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縣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全縣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6.99億元,比上年增長18%。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48.74億元,比上年增長38.7%。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
九、教育
基礎教育不斷加強,義務教育普及程度繼續提高,教育事業繼續發展。2022年全縣共有學校97所,其中;職業技術學校1所,高級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習3所,初級中學2所,小學25所,幼兒園65所。全縣在校學生數達39343人。
十、文化、衛生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全縣共有電影院1座,體育館1座,檔案館1座,圖書館1座,石榴籽書屋102座,博物館1座,城市規劃館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100%,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全縣現有醫療衛生機構126家,其中:縣級醫療機構3所(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鄉級衛生院(不含牧區醫院)9所,社區衛生服務站7所,村(隊)衛生室68所,個體診所36所,民營醫院3所;全縣醫療衛生機構編制床位810張;衛生技術人員123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85人,高級職稱75人;中級職稱138人;初級職稱278人;村醫療點普及率達100%。
十一、人民生活、就業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據抽樣調查,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55元,比上年增加1246元,比上年增長3.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35元,比上年增加1419元,比上年增長8.2%。
社會保障和福利事業取得新進展,全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0955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5752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8006人。全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68085人,其中: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8269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49816人。全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953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155人。
注:
1.公報中發布的2022年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窗體頂端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4.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建設項目,房地產投資統計范圍為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
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中限額以上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6.全縣糧食作物全面統計和畜牧業全面統計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伊犁調查隊反饋數據。
7.本公報中,農業、建筑、郵電、財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人口、社會保障等相關數據均來源于部門提供。城鎮、農村居民收入支出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伊犁調查隊和縣統計局抽樣調查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