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源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源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歷次全會決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在嚴峻復雜的形勢下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新源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8.73億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95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41.87億元,下降8.6%;第三產業增加值44.91億元,增長0.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2.58%,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2.5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4.89%。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2207元,比上年下降0.8%。 ?
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72.92億元(不含兵團,下同),同比增長7.81%,其中:農業總產值28.01億元,同比增長13.05%;林業總產值0.82億元,同比下降41.81%;牧業總產值42.74億元,同比增長6.04%;漁業總產值0.096億元,同比下降33.28%;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2.46億元,同比增長25.28% ? 種植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94.4萬畝, 比上年增加2.0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4.1萬畝,增加1.1萬畝;油料播種面積1.47萬畝,增加0.55萬畝;糖料播種面積3.47萬畝,增加0.57萬畝;蔬菜播種面積0.59萬畝,減少0.03萬畝。 表1:2022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畜牧業生產在大力調整畜群結構,提高大畜、良種畜和降低小畜飼養量的基礎上,取得了較好發展。(見表2) 表2:2022年主要畜產品產量 全縣2022年造林面積3007畝,與上年減少2993畝,同比下降49.8%。其中:用材林80畝,經濟林2000畝,防護林927畝;更新造林面積595畝,年末實有育苗面積2470畝。 全縣2022年農業機械總動力30.83萬千瓦,同比增長0.002%。擁有大型拖拉機436臺,同比增長0.9%;中型拖拉機2649臺,同比增長0.15%;小型拖拉機2846臺,同比增加0.18%;谷物聯合收割機518臺,同比增加0.78%。 全年化肥施用量(按實物量計算)29857噸,比上年減少0.01%。 ? 三、工業和建筑業 縣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2.64億元,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68億元,增長14.6%。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產值116.47億元,同比增長45.5%,工業產品銷售率98.35%。 全年規模以上十個主要行業“3升7降”,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7.1%,農副食品加工業上升32.7%,食品制造業下降46.1%,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下降89.7%,醫藥制造業下降18.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5.4%,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3.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上升17.5%,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下降9.9%,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3.2%。
? 表3:各種經濟類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
在統計的16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小麥粉、飼料、成品糖、鮮冷藏肉、乳制品、單晶硅、化學藥品原藥產量均實現正增長。2022年因我縣鐵礦石原礦生產企業新源縣鑫源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停產,鐵礦石原礦產量為零。下表5為2022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表4: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9983萬元,比上年下降88.93%。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國有企業利潤152萬元,有限責任公司利潤-4522萬元,私營企業-3564萬元,外商投資企業利潤17917萬元。分輕重工業分看,輕工業利潤4093萬元,重工業5891萬元;分行業類型看采礦業利潤-1267萬元,制造業利潤13738萬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2488萬元。28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17家。 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產值8.32660 億元,比上年增長26.07%;建筑企業房屋施工面積58.104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1.26%;竣工產值5.80742億元,增長13.85 %。 ?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23.25%。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21.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34.05%,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2.8%。民間投資增長23.31 %,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4.85%,民生投資下降50.35%。2022年三次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重:3.42:45.07:51.51 ? 表5:2022年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速度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1796億元,比上年下降46.01%。其中:住宅投資?2.4981億元,下降51.03%;辦公樓投資0.068億元,增長518.18%;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5737億元,下降5.0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8.1305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3798 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6.8361萬平方米,增加2.9828萬平方米。 ? 表6:2022年房地產開發和銷售主要指標及其增長速度
? 五、服務業 ? 電信、移動、聯通、廣電網絡公司通信業務總量20405.09萬元,同比增長1.9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68704戶,普及率22.1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319416戶,普及率102.8部/百人,互聯網寬帶用戶148463戶。郵政業務總量2921萬元,同比增長18.35%。 全縣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688.37萬人次,旅游收入38.4億元。 ? 六、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5億元,同比下降9.1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4.94億元,同比下降4.5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61億元,同比下降17.55%。按消費類型統計,批發零售業額27.99億元,同比下降9.11%;住宿和餐飲業額8.57億元,同比下降9.11%。
? 七、財政、金融業 全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4367萬元,同比下降2.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573萬元,同比下降5%。全年地方財政支出526252萬元,同比增長48%,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55998萬元,同比增長19.4%。 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325925萬元,比上年增加162222萬元,同比增長13.94%,其中:住戶存款余額952930萬元,比上年增加109574萬元,增長12.99%。 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924432萬元,比上年增加123261萬元,增長15.39%,其中:住戶貸款427342?萬元,增加30726萬元,增長7.75%。 ? 八、教育、文化、衛生 全縣擁有學校164所。普通中學13所,其中一貫制(初中)10所,完中(高級中學)3所,小學33所,教學點24個,幼兒園93所,職 業教育中心1所。全縣中小學在校生61240人,同比下降2.8%,其中:小學在校生30157人,比上年下降3.23%;普通中學21046人,增長3.8%,其中高中在校生6442人,增長1.9%;學前教育幼兒總數9583人,下降15.8%。 全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縣文化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2個,圖書館1個,人民廣播電臺1個,電視臺1個,夏牧場牧業電視臺1個,鄉鎮廣播電視站11個。 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92個,其中醫院5個,鄉鎮衛生院 11所,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73個,婦幼保健院 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 個,衛生監督所1 個。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1643張,衛生人員228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18人、注冊護士611人。 ? 九、資源與環境保護 ? 據環保部門統計,新源縣已建成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功能區面積7581.06平方公里。全年累計建成城市煙塵控制區1個,面積40.44平方公里;環境噪聲達標區134個,面積33.4421平方公里。 ? 十一、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據抽樣調查推算,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達到34095元,同比增長0.4%;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3元,同比增長6.3%。 據社保和醫保部門統計,年末全縣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21400人,繳納職業年金9423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62316人,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31430人;參加失業保險20900人。 據民政部門統計,截止年底全縣現有城市低保戶925戶,1591人,農村低保戶4201戶,8129人。 ? ? ? ? 注: [1]本公報中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除標注含兵團外,其余數據均不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4]因2020年糧食作物歸口管理,由國家統一反饋,同期數據略有變動。 ?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主要經濟指標數據來源于縣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新源調查隊,其他數據來源于相關部門。其中,農業機械動力來源于縣農業農村局;林業數據來源于縣林業和草原局;公路客貨運輸量來源于縣交通運輸局;郵政業務數據來源于縣郵政管理局;電信業務數據來源于縣通信管理局;旅游數據來源于縣文化和旅游局;財政數據來源于縣財政局;教育數據來源于縣教育局;衛生數據來源于縣衛生健康委員會;就業與社會保障數據來源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數據來源于縣醫療保障局;電視、廣播數據來源于縣廣播電視局;礦產資源數據來源于縣自然資源局;環境監測數據來源于縣生態環境局;自然保護區數據來源于縣林業和草原局;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及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指標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