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地區核算反饋,2022年巴楚縣地方生產總值98.91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53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22.6元,同比增長1.2%,其中,工業增加值6.33億元,同比下降2.1%;第三產業增加值39.77億元,同比增長5.5%。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6.9:22.8:40.3。
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3.54億元,同比增長16.8%;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92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同比增長11.4%;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3.8億元,同比下降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5億元,同比下降18%;外貿進出口總額2037.61萬美元,同比增長177.89%;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4.79億元,同比增長16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41元,同比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308元,同比增長2%。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78.83億元,增長12.32%。一是穩糧方面。全縣糧食播種面積47.57萬畝,其中:小麥面積26.32萬畝,產量10.55萬噸,減產0.48萬噸(自治區調查隊反饋數據)。二是優棉方面。優化棉花品種結構與種植結構,推動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全縣種植棉花117.97萬畝。三是強果方面。深入實施林果業提質增效工程,全年累計完成密植園疏密改造1.49萬畝,果樹整形修剪37.97萬畝,新造經濟林0.5萬畝,林果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不斷提升。四是興畜方面。畜牧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實現牲畜存欄76.15萬頭,增加8.34萬頭。牲畜出欄53.56萬頭,增加0.46萬頭。家禽存欄100.66萬只,增加17.58萬只。家禽出欄101.95萬只,減少26.92萬只。肉產量達到1.39萬噸,增加0.03萬噸;奶產量0.88萬噸,增加0.03萬噸;蛋產量0.41萬噸,減少0.04萬噸。五是做特色方面。特色農業的產業優勢逐漸形成,全縣已形成蔬菜種植6.75萬畝、西甜瓜3.84萬畝、小茴香1.86萬畝、甘草2.47萬畝、藜麥0.26萬畝的特色種植產業。
三、工?業
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6.33億元,同比下降2.1%。其中:采礦業增加值0.18億元,同比下降14%;制造業增加值5.75億元,同比下降1%;電力、熱力、燃氣和水的生產供應業增加值0.4億元,同比下降9.5%。3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2.45億元、同比增長26.67%,完成工業增加值3.08億元,同比增長14.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63.54億元,同比增長16.8% 。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34億元,同比增長40.4%;第二產業完成38.28億元,同比增長107.3%(全部為工業領域投資);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9.99億元,同比下降26.1%。
五、商貿、營商環境、招商引資、外貿和旅游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5億元,同比下降18%。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億元,同比下降39.4%。
落實行政務服務中心規范化管理,積極推行實施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大力整頓窗口服務作風,營造出政務服務新氣象。一是推動權利下放鄉村。梳理兩批85項高頻事項下放鄉村,采取組織集中輪訓和下鄉鎮“一對一”培訓方式,不斷提升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工作能力,解決鄉鎮營業執照等業務辦理1045件,健康衛生等證件辦理1374件,交管業務受理136件。二是政務服務突出“四減”。全年由縣直單位減材料73份、減環節35個,減時限86個工作日,證明改告知承諾45項。三是全力保障政務服務。推動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不動產登記和水電氣使用等服務、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一窗示”業務受理,全面提升企業個體開辦和居民辦事便利度。四是加大政務服務監督。扎實開展窗口作風專項整頓和滿意度評價,有效落實政務服務監督,全縣營商環境得到不斷優化。
招商引資增長迅猛,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4.79億元,同比增長167%。
外貿進出口總額2037.61萬美元,同比增長177.89%。
旅游業受疫情影響較重,全年接待游客132.77萬人次,下降11.3%;旅游收入8.75億元,下降8.8%。
六、財政、金融和就業
財稅金融平穩運行。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完成3.92億元,增長11.4%,增速在全地區排名第九。其中:稅收收入1.53億元,下降33.05%;非稅收入2.39億元,增長94.49%。
金融運行穩定。全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16.71億元,增長5.1%。其中:住戶存款74.9億元,增長3.54%;非金融企業存款29.23億元,增長40.27%;廣義政府存款余額12.57億元,下降29.54%。各項貸款余額108.77億元,增長16.3%。其中:住戶貸款34.51億元,增長21.06%;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74.25億元,增長14.24%。金融存貸比達93.2%,增長了8.97個百分點。
就業形勢穩定向好。2022年,緊緊圍繞縣域產業和市場需求,開展各類職業培訓0.91萬人次,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0.8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0.79萬人的106.5%。多措并舉做好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10.43萬人次,完成全年目標任務9萬人次的1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30308元,同比增長2%,增速在全地區排名第四;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3142元,同比增長8.5%,增速在全地區排第一。
注:
1.?本公報數據均為地區反饋數據和部門收集數據;
2.?地區生產總值(GDP)、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等專業總產值及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指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
4.?本公報中農林牧漁業數據來源于縣統計局農業統計專業、縣農業農村局、畜牧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
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自上級調查隊反饋;
6.?外貿進出口、招商引資等數據來自縣商工局;
7.?旅游數據來源于縣文旅局;
8.?財政數據來自于縣財政局;
9.?金融數據來自于人民銀行巴楚縣支行;
10.?就業數據來自于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