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縣統計局
2023年5月22日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緊緊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國民經濟逐步回穩向好,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堅實基礎。
?
???一、綜 ?合
經濟運行回穩向好,發展韌性持續彰顯,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初步核算,202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6249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4.2%。分三次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3120萬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7643萬元,同比增長12.1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1728萬元,同比增長1.9%,?一、二、三產業占GDP比重分別為27.2%、20.9%、51.9%。按戶籍年平均常住人口數計算,年人均生產總值16402元,同比增長4.1%。
二、農林牧漁業?
農林牧漁業生產穩步增長,基礎地位更加穩固,2022年度全縣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達423186.75萬元,同比增長3.5%。其中:農業總產值301271.91萬元,同比增長22.82%;林業總產值1562.04萬元,同比下降69.48%;畜牧業總產值110828.44萬元,同比下降21.75%;漁業總產值912.96 萬元,同比下降4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611.39萬元,同比增長26.37%。?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3.89萬畝,同比下降6.74%。其中:小麥播種面積22.63萬畝,同比增長2.58%;玉米播種面積9.3萬畝,同比下降18.94%;水稻播種面積1.69萬畝,同比下降31.1%。棉花面積1.04萬畝,同比增長47.92%;油料面積1.28萬畝,同比增長80.77%;蔬菜面積12.5萬畝,同比下降8.67%;薯類(鮮薯)面積0.0237萬畝,同比下降13.19%。
全年糧食總產量12.42萬噸,同比增長63.12%。其中:小麥產量8.26萬噸,同比增長33.85%;玉米產量3.25萬噸,同比增長20.14%;水稻產量0.83萬噸,同比增長1.8%。全年棉花產量0.109萬噸,同比增長92.13%;油料產量0.3473萬噸,同比增長84.09%;蔬菜產量11.18萬噸,同比增長5.19%;薯類(鮮薯)產量0.0462萬噸,同比下降28.5%。
全年人工造林面積0.72萬畝,更新造林0.003萬畝,防護林0.62萬畝,經濟林0.1萬畝,四旁(零星)植樹9.8萬株,幼林撫育作業5.5萬畝,幼林撫育實際面積6.9萬畝,成林撫育面積51.5萬畝,育苗面積0.01萬畝,木材年采伐0.24萬立方米。
全縣羊存欄58.28萬只,牛存欄2.88萬頭,豬存欄0.88萬頭?;罴仪荽鏅?3.64(萬頭、萬只、萬羽)。
全縣羊出欄36.75萬只,牛出欄2.28萬頭,豬出欄1.125萬頭;活家禽出欄153.55萬只。
豬肉產量0.14萬噸,牛肉產量0.56萬噸,羊肉產量1.1萬噸;禽肉產量0.2萬噸,禽蛋產量0.17萬噸,生牛奶產量0.6萬噸。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0.66萬千瓦。其中,拖拉機擁有量為5330臺,農業機械總動力31.86萬千瓦,大型工程機械擁有量為717臺,8.81萬千瓦;機耕57.17萬畝(冬小麥種植與小麥收割后復播玉米、辣椒、冬菜等時兩次耕地之和);機播51.96萬畝(機械正播和復播之和);機械鋪膜6.22萬畝。機車檢驗率91%;機具檢修合格率92%;復訓農機人員795人;新訓農機人員616人。
全年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0.8205萬噸,同比減少0.206%;全縣地膜使用量176噸,增長7.0%;農藥使用量32.7噸,同比減少1.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縣工業企業(全口徑)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05466.3萬元,同比增長36.9%。全縣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30277.27萬元,同比增長13.26%,累計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90253.2萬元,同比下降2.22%。從輕重工業來看:輕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0445.6萬元,同比下降29.99%,重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89831.67萬元,同比增長30.43%;輕工業累計完成工業銷售產值41217.96萬元,同比下降22.46%,重工業累計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49035.24萬元,同比增長5.39%。
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95481.5萬元,同比增長51.2%。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97530.8萬元,同比增長31.27%,累計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60299.3萬元,同比增長4.79%。從輕重工業來看:輕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5965.3萬元,同比下降30.48%,重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71565.5萬元,同比增長51.66%;輕工業累計完成工業銷售產值27792.4萬元,同比下降29.49%,重工業累計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32506.97萬元,同比增長16.69%。
工業產品種類逐漸完善,新增工業產品生產穩定。全年原煤產量達121.02萬噸,同比增長25.67%;發電量158574.04萬千瓦小時,同比增長7.18%;磚產量達892.53萬塊,同比下降36.7%;商品混凝土54.97萬立方米,同比下降31.45%;水泥產量達32.17萬噸,同比下降52.87%;建筑用天然石料24.93萬立方米;水泥混凝土電桿8867根;鋼化玻璃5193平方米;紙制品(瓦楞紙箱)5427.17噸;塑料制品6429噸;鞋(紡織面鞋)產量達56.4萬雙;飼料17572.1噸;飲料455.18噸;小麥粉1.8萬噸;烘焙松脆食品53.16噸。
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31763.1萬元,同比增長8.09%。
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749929萬元,同比增長3.44%。
?
從行業分布來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78883萬元,同比下降65%,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71104萬元,同比增長47.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399942萬元,同比增長23.49%。
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全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909.07萬元,同比下降11.61%。其中:城鎮實現9602萬元,同比增長5.52%;鄉村實現31307.07萬元,同比下降15.8%。從行業發展來看商品零售32489.07萬元,同比下降15.16%;餐飲收入8420萬元,同比增長5.39%。
六.招商引資
全年我縣新建、續建項目56個,共到位資金48.56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新建項目36個,實際到位資金19.47億元,同比下降19.7%;續建項目20個,實際到位資金19.76億元,同比增長47.2%。完成年度任務48.4億元的100.33%。
七、交通運輸、旅游業、全社會用電量
年末和田縣公路總里程已達到4500.92公里,其中:國道28.06公里(G315、G580老兵路和田縣境內),省道104.9公里(阿和公路、S216),高速公路10.04公里,G580國道95.92公里(和田縣219國道建設中),農村公路4262公里。農村公路鄉鎮通暢率100%、建制村通達率100%。
2022年實施項目共計8個,其中農村公路建設項目5個,全長133.159公里,養護項目3個,養護里程82.735公里,總投資19561.54萬元。2022年完成對縣域內縣道、鄉道、村道抽查10%~35%標準每年抽查工作,近三年縣道優良中路率達到84.2%,鄉道優良中路率67.2%,村道優良中路率62.1%。
全年全縣旅游業受疫情影響嚴重,旅游人數和收入呈現雙下降趨勢,全年累計接待國內外游游客人數61.18萬人次,同比下降34.9%;累計實現國內外旅游收入3.58億元,同比下降36.0%。
全縣共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家,國家3A級景區4家,國家2A級景區2家;自治區級星級農家樂個13個(其中三星級農家樂12個、四星級農家樂1個)。
全年全社會累計用電量78936.03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7.59%。其中:第一產業累計用電量4978.17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0.29%;第二產業累計用電量20376.8萬千瓦時,同比增長0.74%;第三產業累計用電量33088.91萬千瓦時,同比增加31.24%;居民生活累計用電8986.69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4.38%。
八、財政、金融
全年我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2145萬元,同比增長0.7%。其中,稅收收入累計完成24168萬元,同比增長3.6%,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75%;非稅收入累計完成7977萬元,同比下降7.2%,非稅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25%。
和田縣公共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13240萬元,同比下降11.2%。其中:人員經費支出232585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13240萬元的45.32%,較上年同期208833萬元增支23752萬元,增長11.37%;商品和服務支出2879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13240萬元的0.56%,較上年同期3998萬元減支1119萬元,下降27.99%。專項支出277776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13240萬元的54.12%,較上年同期364905萬元減支87129萬元,下降23.88%。????
???????????????????????????????????????????????????????????????????????????????????????
年末和田縣信用合作聯社資產總額為432668.75萬元,同比增長19.82%,負債總額409021.91萬元,同比增長20.85%。各項存款余額為383719.09萬元,同比增長22.10%;貸款余額288288.94萬元,同比下降1.84%;營業總收入16441.81萬元,同比增長1.42%;營業利潤1746.20萬元(凈利潤1071.88萬元),同比下降49.46%;利潤總額1772.83萬元,同比下降47.03%;營業利潤率10.62%,營業費用率14.60%,不良貸款率4.87%,資產負債率94.53%;存貸比率75.13%。
九、脫貧攻堅
全年全縣銜接資金投入總額71108.13萬元。其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任務資金55972萬元、以工代賑任務資金2639萬元、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資金1944萬元、欠發達國有農場鞏固提升任務資金148萬元、欠發達國有林場鞏固提升任務資金130萬元、涉農統籌整合資金(不含原渠道使用資金)2565.13萬元、地方債券資金7600萬元、縣級配套資金110萬元,扶持脫貧戶(監測戶)32443戶142435人。
全年全縣200戶居民享受安居富民房。其中四類戶68戶,一般戶132戶,投入資金1332萬元(其中農戶自籌資金924.31萬元,政府補助資金407.69萬元)。
十、水利建設
2022年委托和田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我縣17座水廠出廠水、末梢水進行水質檢測,共檢測水樣117份,均達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驗收標準》(新水廳〔2019〕143號)“四項”指標要求,確保全縣飲水安全。全縣灌溉總面積為77.92萬畝,灌溉合計用水量為7.04億立方米(包含機動水和洪水資源化利用)累計完成清理渠道1857.65公里,維修養護建筑物280處,新修加固防洪險段74處,總長度11990米。全年和田河和田灌區總灌溉面積77.9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63.22萬畝,高效節水面積31.39萬畝(正常運行21.33萬畝)。
十一、教育
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74所(含教學點17所),其中幼兒園116所、小學142所(含17個教學點)、初中12所(初級中學1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高中3所(完全中學1所、普通高中2所)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
全縣共有3217個班級125046名在校生,其中幼兒園教學班603個,在園幼兒總數15518名;小學教學班1966個,在校學生總數78446名;初中教學班427個,在校學生總數20093名;普通高中教學班128個,在校學生總數6441名;職業技術學校9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547名。
全縣共有教職工6409名(少數民族教師4452名),其中幼兒園教職工數1457名(專任教師數1433名,其中少數民族教師887名);小學教職工數3060名(專任教師2604名,其中少數民族教師1959名);初級中學教職工數1238名(專任教師數1078名,其中少數民族教師913名);高中教職工數554名(專任教師526名,其中少數民族教師412名);職業技術學校教職工數名100名(專任教師數74名,其中少數民族教師81名)。
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校舍建筑總面積有117.69萬平方米,其中幼兒園13.65萬平方米、小學51.06萬平方米、初中23.94萬平方米、高中10.04萬平方米、職業高中18.54萬平方米。
十二、文化、融媒體、體育和衛生
全縣各級圖書館、文化站、村文化室共有藏書11.0992萬冊,圖書品種26813種,其中:維語品種冊數43890冊813種,漢語品種冊數67102冊26000種。
和田縣廣播臺現開辦維吾爾語調頻廣播1套(頻率為99.2兆赫),漢語調頻廣播1套(頻率為97.4兆赫),每天同步播出時間為16.40小時,維語廣播覆蓋全縣,全縣本地廣播信號覆蓋率為100%。和田縣電視臺現開辦電視節目2套(維、漢語各1套),每天播出時間為16.3小時,數字有線內2套節目,數字無線傳輸2套節目,在各大網絡平臺(抖音、頭條、快手、APP、零距離等 )加強新媒體宣傳力度。
年末縣文工團有1輛流動舞臺演出車,1輛流動舞臺道具車,2022年創作完成36部創新精品節目(其中舞蹈12部,歌曲9部,小品2部,歌伴舞3部,情景劇4部,合唱1部,來排爾4部,快板兒1部)。開展各項演出334場次,惠及群眾87130余人次;其中:開展新玉輕騎兵“三合一”演出100場,惠及群眾23700余人次;開展歌會系列文藝演出活動100場,惠及27100余人次;送戲下鄉“戲曲進鄉”文藝演出72場,惠及群眾18520余人次;民族團結為主題的文藝演出24場,惠及群眾6700余人次;大型文藝演出12場,惠及群眾5100余人次;文藝演出進景區系列演出活動10場,惠及群眾1500人次;開展文藝演出進院?;顒?場,惠及群眾1500余人次;開展“我們的中國夢·中華文化耀和田”系列內地交流演出2場,惠及群眾1000余人次;開展各縣市交叉演出6場,惠及群眾1720余人次;開展“禁止毒品”宣傳演出3場,惠及群眾680余人次;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為主題演出2場,惠及群眾450余人次。和田縣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5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8個,現有各類文化經營場所9家。
年末有各類衛生醫療機構18所,其中:縣級(綜合)醫院1所,維吾爾醫院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衛生監督機構1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鄉鎮衛生院13所。衛生機構擁有編制床位1402張,實有床位1690張(縣級醫院449張,實有650張;鄉鎮衛生院953張,實有1030張)。城鄉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全縣衛生技術人員1785人(含招聘),其中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317人,注冊護士(師)474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994人。目前全縣民營醫院2家,在職人員218人,共有醫師51人,護士98人,藥師8人,編制床位178張,實際開放195張。 ???
十三、人民生活
2022年和田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35元。按城鄉屬性劃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9元,增長7.5%。
十四、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縣實現再就業1924人,比上年減少803人,同比下降29.4%,年末累計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92135人次,同比增長3.8%,其中:縣內轉移就業87435人次,地區內富余勞動力轉移813人次,疆內轉移富余勞動力2697人次,疆外轉移富余勞動力1190人次。
全年各項保險累計參保人數達351681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8748人,參保率為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28402人,參保率為100%;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6023人,參保率為100%。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6831人,參保率為102%,年末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78112人(包括已享受待遇20159人),參保率為109.48%;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13152人,參保率為101%;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7689人,參保率為112%,基本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城鄉全覆蓋。
?全年解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74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1625人。
?年末和田縣共有社會服務機構26個,其中10所敬老院(阿瓦提鄉敬老院,巴格其鎮敬老院,布扎克鄉敬老院,罕艾日克鎮敬老院,喀什塔什鄉敬老院,拉依喀鄉敬老院,朗如鄉敬老院,塔瓦庫勒鄉敬老院,吾宗肖鄉敬老院,英阿瓦提鄉敬老院),共有床位數912張;15所農村幸福大院(阿瓦提鄉幸福大院,巴格其鎮幸福大院,布扎克鄉幸福大院,稻香幸福大院,罕艾日克鎮幸福大院,喀什塔什鄉幸福大院,拉依喀鄉幸福大院,朗如鄉幸福大院,色格孜庫勒鄉幸福大院,沙田幸福大院,塔瓦庫勒鄉幸福大院,吾宗肖鄉幸福大院,銀海幸福大院,英阿瓦提鄉幸福大院,英艾日克鄉幸福大院),共有床位數1500張;1所兒童福利院,共有床位數150張。
十五、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縣已發現礦種46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4種,其中:能源礦種1種,金屬礦種9種,非金屬礦種4種。
全年和田縣環境空氣站有效監測天數333天,優良天數48天,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14.4%;同比2021年降低5%;重污染天氣126天占比37.8%,同比2021年提升8.7%。
全年全縣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各類事故四項指標總體呈“三升一降”的趨勢。2022年事故期數上升15.55%、死亡人數上升300%、受傷人數下降83.33%、直接經濟損失上升187.16%。全縣農機、水利、電力行業發生安全事故實現“零控制”,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狀況保持持續穩定好轉。
?
?
?
注: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規模以上工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產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3.旅游、招商引資、金融、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數據為有關部門提供。
4.核算數據以地區年鑒反饋數據為準。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主要經濟指標數據來源于統計局,其他數據來源于相關部門。其中:農業、畜牧業、農業機械動力來源于農業農村局;林業數據來源于林業和草原局;公路客貨運輸量來源于交通運輸局;旅游數據來源于文化和旅游局;財政數據來源于財政局;金融信貸數據來源于和田縣信用合作聯社;教育數據來源于教育局;衛生數據來源于衛生健康委員會;脫貧數據來源于鄉村振興局;電視、廣播數據來源于融媒體中心;就業與社會保障數據來源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數據來源于醫療保障局;城鄉低保、社會福利數據來源于民政局;礦產資源數據來源于自然資源局;環境監測及自然保護區數據來源于生態環境局;安全生產數據來源于應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