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 (一)地區生產總值 202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1.09億元,同比下降0.9%(按不變價格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38億元,同比增長1.9%;第二產業增加值60.43億元,同比下降5.1%;第三產業增加值48.28億元,同比增長1.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8.0:40.0:32.0。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4318元,同比下降1.6%。?? 表1 ?2022年全縣主要經濟指標 ? (二)人口 2022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3.55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14萬人,全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1.23%。人口出生率8.94‰,人口死亡率6.39‰。從年齡結構看,0-14歲人口4.59萬人,占人口比重為19.49%;15-64歲人口16.42萬人,占人口比重為69.72%;65歲及以上人口2.54萬人,占人口比重為10.79%。 (三)財政 2022年,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19億元,同比下降13.1%。按征收部門分,稅務部門完成9.38億元,增長16.1%;財政部門完成5.81億元,下降38.2%。按收入科目分:罰沒收入3.58億元,下降63.4%;資源稅收入1.94億元,增長4.6%;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2.18億元,增長304.2%;企業所得稅收入1.09億元,增長759.4%;專項收入1.30億元,增長141.1%;房產稅收入0.35億元,增長4.1%;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0.42億元,下降2.9%。 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9.65億元,同比下降0.1%。其中,農林水支出7.51億元,與上年持平;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73億元,增長33.2%;教育支出6.39億元,增長0.5%;衛生健康支出4.23億元,下降12.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87億元,增長2.9%;公共安全支出3.08億元,增長33.3%;城鄉社區支出1.62億元,下降40.6%;交通運輸支出1.84億元,增長9.8%;債務付息支出0.92億元,增長12.6%。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79.34億元,同比增長10.0%。其中,房地產投資9.13億元,下降16.2%;非房地產投資70.21億元,增長14.7%。從投資構成看,建安工程投資43.36億元,增長11.8%;設備工器具購置13.16億元,下降2.3%;其他費用17.13億元,增長39.5%。從投資主體看,社會投資73.97億元,增長11.5%;政府投資5.37億元,下降7.3%。 (五)重點項目建設 2022年,全縣重點項目共59個,計劃總投資560.7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6.39億元。其中,省重點項目2個,計劃總投資432.1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0.55億元;縣重點項目57個,計劃總投資128.6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5.84億元。全年全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0.2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05.9%。其中,2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7.2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16.5%;57個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3.0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89.1%。 二、人民生活和民生事業 (一)居民收支 2022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20元,同比增長1.7%,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569元,同比下降4.1%。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12元,同比下降0.4%,人均消費支出26053元,同比下降4.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58元,同比增長6.0%,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362元,同比下降3.2%。 (二)農業發展 2022年,全縣常年蔬菜基地20個,常年蔬菜種植面積3819 畝。冬季瓜菜種植面積14.82萬畝、產量26.75萬噸,熱帶水果種植總面積16.21萬畝,收獲面積10.35萬畝,產量22.18萬噸。橡膠價格保險29636.53畝、香蕉樹風災保險4557畝、大棚瓜菜種植保險240.5畝、制種水稻種植保險10092畝、瓜菜價格指數保險9911畝。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1232.44萬元,惠及農戶18593戶,補貼面積63740.69畝。發放減船轉產配套補助348.0萬元,惠及漁民36人次;發放更新改造補助1386萬元,惠及漁民18人次;發放2020、2021年度漁業資源養護補貼1473.25萬元,惠及漁民710人次;發放延期出海作業海洋捕撈漁船漁業資源養護補貼16.7萬元,惠及漁民301人次;發放特定水域專項漁船發放補貼504.01萬元,惠及漁民6人次;發放漁業互助保險財政保費補貼122.8萬元,惠及952名漁民、344艘漁船。 截止2022年底,全縣創建“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累計達到29個,其中,2個地理標志、2個有機食品、1個綠色食品、24家無公害農產品。2022年,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定性檢測94430批次,合格率99.97%,定量檢測474批次,合格率97.3%。 (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 2022年,投入各級財政銜接資金1.9億元,其中安排1.07億元產業項目銜接資金,占總銜接資金的56.47%。投入8873.19萬元產業銜接資金扶持發展鎮、村集體經濟體50個,發放聯農帶農產業幫扶項目收益分紅552.83萬元,惠及5141戶脫貧戶和監測對象。舉辦23場“消費助農大集市”等活動,實現助農增收187.15萬元,受益農戶5392戶次。發放小額貸款454戶1161.62萬元,貸款金額同比增長35.91%。 (四)就業 2022年,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698人,城鎮失業再就業人員410人,困難人員就業人數150人;全縣農村外出務工5.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871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五)社會保障 2022年末,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8452人,比上年增長5.95%,其中在職人數33350人、離退休人數15102人?;攫B老保險基金收入89998.35萬元(含上級補助37920萬元),支出87543.13萬元(含上解25808.21萬元),結余10565.41萬元。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6827人,其中在職人數24689人、退休人數12138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31900.31萬元(含上級補助14504.04萬元),支出32223.87萬元(含上解上級支出17409.18萬元),結余2057.47萬元。全縣城鄉居民醫療參保人數182719人,基金收入20411.35萬元(含上級補助收入12854萬元),支出20505.58萬元(含上解上級支出7791.93萬元),結余3004.79萬元。全縣參加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5926人,工傷保險基金收入1074.48萬元(含上級補助537萬元),支出1949.44萬元(含上解上級支出1305.85萬元),結余195.22萬元。全縣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99006人,收入7152.78萬元,支出5489.71萬元,結余30598.11萬元。 (六)社會救助和福利 2022年,全縣城鄉低保對象3150戶7864人,其中農村2260戶5974人、城鎮890戶1890人。發放低保金1185.25萬元。城鄉特困供養對象567戶586人,發放供養金573.83萬元。臨時救助1789戶6598人,發放救助金573.83萬元。發放孤兒福利金114人次15.39萬元、困境兒童2793人次107.39萬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459人次48.11萬元。發放80歲以上高齡老人長壽補助金61837人次810.11萬元、殘疾人護理和生活補貼64.07萬人次913.94萬元。 (七)教育 2022年秋季,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01所(公辦74所、民辦27所)。其中,幼兒園43所、完全小學28所、小學教學點11個、初級中學4所、九年制學校11所、完全中學2所、十二年制學校1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全縣在校學生42800人(公辦36968人、民辦5832人)。其中,小學階段在校生19417人、初中階段在校生9454人、普通高中階段在校生4585人、職業高中階段在校生1502人。在園幼兒7842人。 2022年秋季,全縣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2858人(專任教師2817人),其中,在編教職工2786人、未入編特崗教師69人、編外高中教師3人。 發放學前教育國家助學金3521人次232.44萬元,發放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11313人次918.63萬元,發放脫貧戶、監測戶、農村低保及特困救助供養等家庭特惠性學生生活補助8272人次919.64萬元,發放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2313人次231.98萬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411人205.5萬元,發放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2664人2526.63萬元。 (八)科學技術 2022年,全縣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同比增長50%;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9家,同比增長100%;新增專精特新企業1家,同比增長100%。技術合同認定實現零突破,受理技術合同登記5項,涉及技術合同交易額1378.11萬元。新增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涉核頭部研究機構和1家縣級科技創新創業平臺。海南核電《γ劑量率儀表自動旋轉檢定裝置》獲省技術發明二等獎,華盛燕窩嶺5G智慧礦山項目被列入省工業互聯網應用優秀案例。我縣入選省級創新型試點縣。實施海南省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三年行動工作考核被評為優秀等次。 2022年,投入省級財政資金80萬元,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項目14個,涉及科普示范學校4個、科普示范村3個、科普示范基地2個,科普示范社區3個、科普示范農技協2個。海南熱帶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科普教育基地和昌江黎族自治縣氣象局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基地被評為2021-2025年度第二批海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海南昌江蜜瓜科技小院和海南昌江黑山羊科技小院被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批準為科技小院。 (九)文化體育 2022年,全縣有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8個、村(社區)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86間。全年送戲下鄉62場,其中文化惠民下鄉演出49場,戲曲進鄉村、進校園8場。成功舉辦全國業余圍棋公開賽、中國(海南)國際新能源汽車拉力賽(昌江站)、中國(海南)環島海釣大獎賽(昌江站)、海南(昌江)黎鄉皮艇賽、海南美麗鄉村綠色騎行等賽事活動。 (十)醫療衛生 2022年,全縣各類衛生機構143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萍膊》乐螜C構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個、鄉鎮衛生院12個。全縣醫療機構擁有病床位共1014張。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員211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67人。執業(助理)醫師522人、注冊護士792人、藥師(士)94人、技師(士)113人。 (十一)危房和棚戶區改造 2022年,全縣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157戶,其中農村易返貧致貧戶22戶、農村低保戶5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2戶、突發嚴重困難戶128戶,補助資金957.48萬元。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7個,投入資金1809萬元,改造戶數1127戶,建筑面積約12.39萬平方米。 (十二)生態環境保護 2022年,全縣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保持優良,監測有效天數359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1.922,優良天數比例為98.1%。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二氧化氮(NO?)年平均濃度分別為25、13.8、5、6微克/立方米,臭氧(O3)第90百分位數濃度為118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第95百分位數濃度為0.8毫克/立方米。 2022年,全縣造林綠化面積8500畝,完成省下達年度任務。森林蓄積量949.42萬立方米,全縣森林覆蓋率62.55%。全縣城區(不含鄉鎮)建成區面積12.34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44.18%,綠地率36.6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7.58平方米/人,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49.86%。 2022年,全縣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處理量78073.34噸,無害化處理率100%。石碌鎮建成區城鎮生活污水產生量為774.44萬噸,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量為686.04噸,石碌鎮建成區污水集中處理率88.59%。 (十三)節能減排 2022年,全縣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201.38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1.7%,萬元GDP能耗1.5152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0.9%,完成省下達能耗強度目標任務。其中,工業增加值能耗3.9582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10.8%。2022年,全縣清潔能源發電量101.03億千瓦時,同比增加8.2%;全縣用電量25.7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6%。 2022年,全縣推廣新能源汽車319輛,同比增長55%,占新注冊登記汽車比重為39%。 (十四)安全生產 2022年,全縣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8起、死亡7人,與上年相比,各類安全事故減少9起、死亡人數減少9人,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數分別比上年下降53%和56%。其中建筑業發生事故3起、死亡3人;非煤礦山發生事故1起、死亡1人;道路運輸發生事故3起、死亡2人。年內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三、國民經濟各行業 (一)農林牧漁業 2022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9.12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3.61億元,同比增長2.1%。從內部行業看,種植業產值45.17億元,同比增長5.1%;林業產值2.77億元,同比增長12.4%;牧業產值6.41億元,同比增長8.4%;漁業產值12.54億元,同比下降8.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24億元,同比增長8.0%。 表2 ?2022年農林牧漁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 | | | | | | 2.9 | | | | -7.7 | | | | 0.9 | | | | 3.2 | | | | 2.0 | | | | 5.0 | | | | -4.3 | | | | -0.8 | | | | 1.7 | | | | 4.8 | | | | 7.9 | | | | 0 | | | | 21.0 | | | | 47.7 | | | | -8.3 | | | | -57.5 | | | | -17.1 | | | | -20.5 | | | | |
(二)工業 2022年,全縣工業增加值46.62億元,同比下降4.9%。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3.6億元,同比下降7.5%。按輕重工業分,重工業產值121.7億元,同比下降7.7%;輕工業產值1.9億元,同比增長4.2%。按控股類型分,國有控股企業工業產值44.8億元,同比增長1.2%;民營企業工業產值78.8億元,同比下降11.9%。按行業大類分,木材加工業產值1.0億元,同比增長18.0%;農副食品加工業產值1.5億元,同比增長12.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業產值2.1億元,同比增長7.1%;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產值2.0億元,同比增長4.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產值產值36.8億元,同比增長3.4%;非金屬礦采選業產值0.8億元,同比下降62.9%;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產值59.6億元,同比下降11.4%;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產值0.4億元,同比下降9.5%;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產值19.0億元,同比下降7.7%;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產值0.3億元,同比下降3.3%。 表3 ?2022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 (三)建筑業和房地產業 2022年,全縣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4.02億元,同比下降5.5%。房地產完成投資9.13億元,同比下降16.2%;商品房銷售面積4.0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7.0%;商品房銷售額3.44億元,同比下降16%。 (四)旅游業 2022年,全縣接待游客193.24萬人次,同比下降16.8%;實現旅游總收入10.59億元,同比下降8.3%。其中,接待過夜游客92.33萬人次,同比下降8.6%;接待過夜旅游收入8.27億元,同比下降2.5%。 (五)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 2022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98億元,同比下降7.5%。按銷售所在地分,城鎮地區零售額23.58億元,同比下降8.3%;鄉村地區零售額4.39億元,同比下降3.1%。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96億元,同比下降3.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53億元,同比下降3.9%。 (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2022年,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83億元,同比下降5.9%。全縣電信業務總量2.36億元,同比下降7.81%,固定電話用戶2.4萬戶,同比下降16.96%;移動電話用戶23.94萬戶,同比增長4.04%;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9.74萬戶,同比增長14.45%。全縣公路貨物周轉量11784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2.9%;公路旅客周轉量7216萬人公里,同比下降13.1%。 表4 ?2022年貨物和旅客周轉量及其增長速度 ? (七)金融業 2022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31.10億元,同比增長3.6%;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32.45億元,同比增長18.8%。其中,住戶貸款余額38.97億元,同比增長11.7%;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93.48億元,同比增長22.1%。 表5 ?2022年末金融機構存貸款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 ? ? 注釋 1.本公報大部分數據為初步核算數,最終核實數以各部門或《昌江統計年鑒?2023》公布的數據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對三次產業進行劃分。 3.本公報中部分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而產生計算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 ?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縣財政局,金融機構存貸款數據來自人行昌江支行,森林數據來自縣林業局,貨物、旅客運輸及周轉量數據來自縣交通運輸局,郵政業務數據來自昌江郵政局,通信數據來自縣工信局,重點項目和節能數據來自縣發改委,旅游、文化和體育數據來自縣旅文局,保障性住房、城鎮綠化和垃圾處理數據來自縣住建局,教育數據來自縣教育局,醫療衛生數據來自縣衛健委,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數據來自縣民政局,社會保障和就業數據來自縣人社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數據來自縣鄉村振興局,科技數據來自縣工信局和縣科協,環境保護和減排數據來自縣生態環境局,污水處理和部分農業數據來自縣農業農村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縣應急管理局,其他數據來自縣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