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臨高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面對復雜的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臨高縣委縣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嚴格遵照《海南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提振行動方案》《海南省穩經濟助企紓困發展特別措施(2.0版)》等多項政策規定,積極響應“萬名干部下企業”行動,點對點為企業服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安全平穩。2022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農業生產平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受疫情影響下降,居民收入總體平穩,經濟發展活力逐步恢復。 一、綜 合 經濟持續保持穩步增長。初步核算,2022年,全縣生產總值231008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0.1%。人均生產總值54521元,比上年減少0.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48765萬元,增長0.1%(漁業增加值1049514萬元,減少0.7%);第二產業增加值116169萬元,增長0.01%;第三產業增加值745150萬元,增長0.1%。 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來看。在全縣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比重62.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0.2%,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5.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5%,拉動GDP增長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32.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1.3%,拉動GDP增長0個百分點。 從產業結構的變化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2.2%上升到今年的62.7%,上升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9%上升到今年的5.0%,上升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2.9%上升到今年的32.3%,下降0.6個百分點。 二、農 業 漁業生產受挫,農業生產平穩增長。2022年,全縣第一產業增加值1448765萬元,同比增長0.1%,其中漁業增加值1049514萬元,占農業增加值的72.4%,2022年漁業受疫情影響,增速同比下降0.7%,造成了全縣第一產業增加值的降低。 我縣作為全省農業大縣,農業占GDP比重仍在七成左右,2022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1575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其中: 1.種植業產值41268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8.4%; 2.林業增長較快,實現產值4047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0.8%; 3.牧業產值10718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減少6.9%; 4.全縣漁業受疫情防控政策影響,第三季度海洋捕撈產量下降明顯,漁業產量受挫,2022年,漁業實現產值1405815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0.7%,其中,海水漁業產值1399085萬元,同比下降1.6%,淡水漁業產值6730萬元,同比增長20.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增長較快。2022年,全縣工業增加值46097萬元,比上年增長13.2%。 2022年,海南環宇新能源有限公司、海南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中鐵建設建筑發展(海南)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形勢較好,拉動了全縣工業總產值的增長。但工業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總量較少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較小,工業增加值僅占全縣GDP總量的2.0%,對全縣經濟的貢獻率較低。 2022年,第二產業增加值116169萬元,同比增長0.01%;其中全縣建筑業增加值70340萬元,同比下降5.9%,因建筑業占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60.5%,建筑業下降造成了第二產業增速的降低。 建筑業生產減少。2022年,全縣建筑業完成增加值70340萬元,減少5.9%。 四、固定資產投資及房地產開發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2022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524165萬元,同比增長2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7個百分點。從投資結構來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68194萬元,同比下降50.7%;非房地產開發投資額455971萬元,同比增長53.8%,非房地產開發投資占投資比例86.99%,產業投資結構總體持續優化。 2022年,全縣房地產銷售面積10.0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6%,房地產銷售額78266萬元,同比增長3.9%。 五、鄉村旅游、市場消費 消費市場短期承壓,受疫情影響下降。2022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8861萬元,同比下降8.3%,增速高于全省增速0.9個百分點,在全省排名第15。主要原因是: 第三季度,受全省“0801”疫情影響,縣域內靜態管理,人員流動受限,居民收入增長的預期減弱,本縣居民消費信心略顯不足,供給端受疫情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業務擴張能動性亦同樣不足,反映在消費市場上即內生增長動力不足。全縣商超因疫情防控保供團購,銷售營業情況較為平穩,但全縣住宿和餐飲業經營情況仍較差,下降趨勢明顯擴大。 各類旅游業態加快復蘇。接待過夜游客91.93萬人,增速高出全省平均值31.7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一。海南解放公園獲評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東英國際慢城實施4個文旅項目,慢行系統、服務驛站等配套建設順利啟動。推出7條旅游路線,新紅共享農莊、曉照莊園分別獲評四椰級、三椰級鄉村旅游點,成功將浪花小筑打造為“銀宿”,全域旅游實現加速發展。 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減少。2022年,文臨高速臨高段和博厚互通全面通車,臨高從此邁入“雙高速”時代,環島旅游公路臨高段基本貫通。 2022年,全縣交通運輸倉儲業完成增加值1193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減少8.1%。 七、財稅、金融業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平穩,支出增長較大。2022年,全縣地方財政收入71769萬元,同比增長1.7%(同口徑),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8066萬元,增長16.3%;政府性基金收入23703萬元,減少19.1%。 在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9262萬元,占比重40.1%,減少21.1%;非稅收入28804萬元,占比重59.9%,增長74.1%。 2022年,全縣地方財政支出501099萬元,同比增長28.4%,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49135萬元,增長26.1%。 金融市場運行穩健,存貸款規模穩步增長。12月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66.92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27.28億元,同比增長9.9%;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87.76億元,同比增長17.2%,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1.48億元,同比增長23.1%??h內銀行機構金融服務質效不斷提高,有效降低民營、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主動宣傳政策,擴大宣傳覆蓋面,切實惠及市場主體,金融支撐不斷增強,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八、教育 教育事業均衡發展。2022年,改擴建10所義務教育學校,新增學前教育學位1620個。營養改善計劃實現全覆蓋。招聘190名教師,同比增長25.8%。扎實推進“雙減”工作和特色印記教育,課后服務學生達3.38萬人??h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社區教育特色課程“不愛紅裝愛武裝、海防精神永相傳”獲評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九、文體和衛生 文體事業全面進步。2022年,成立縣非物質文化藝術團,黨建舞臺劇《臨高號角·搶灘》和歌曲《豐碑》獲得海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編排了《清官海瑞》等劇目。實施23個村文化室、燈光球場、文化戲臺項目,舉辦14場文化節慶活動,送戲下鄉32場,文化場館服務群眾達34.6萬人次,人民群眾的文體活動日益豐富。 衛生體系逐步完善。2022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為全國首個縣域胸痛救治單元全覆蓋市縣。近400種集采藥品均價降幅超過50%。完成醫共體建設,縣人民醫院與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簽訂醫聯體協議,群眾在縣內享受的醫療服務質量不斷提高。 十、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整治進展順利。2022年,全面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和省生態環境百日大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編制臨高角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全縣濕地保護總體規劃。全面落實“六個嚴禁兩個推進”,春節期間禁燃煙花爆竹取得明顯成效并被推廣經驗,完成多年來未實現的PM2.5年度任務目標。河湖長制、林長制工作有序推進。植樹造林8614畝。完成省級白蝶貝自然保護區和2個漁港填海項目生態修復。 扎實推進“六水共治”,創新采用EPC+O模式完成全部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取締非法機制砂廠20家,建設40個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項目,地表水水質斷面監測優良率達100%。新型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91.37%,高出省定標準31個百分點。在全省率先開展林業碳匯交易項目,獲評“海南省第一批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稱號。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6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順利落地,新建光伏發電項目總功率達460兆瓦。禁塑工作考核排名全省第三。 十一、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和人民生活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2022年,城鎮新增就業4188人,持續培育“金牌住工”“金牌家工”“全港住工”勞務品牌,“就業驛站”實現各鎮全覆蓋并提供就業崗位1.9萬個,發放創業貸款2124萬元,開展技能培訓8325人次。追回農民工工資2884萬元。 社會保障堅實有力。2022年,我們在努力對抗經濟下行壓力的同時,繼續保持民生領域資金投入占政府年度支出的82%以上,省、縣為民辦實事事項[22]全部完成。率先在全省范圍內構筑縣鎮村三級社工服務體系。新開工安居房1986套,超額完成省定任務;配售經濟適用房904套,改造老舊小區34個。解決13個房地產項目歷史遺留問題,防范化解4個房地產項目風險。城鄉醫保覆蓋率占常住人口的96%以上,職工普通門診費用納入醫保報銷。成立縣慈善總會,完成特困和農村低保提標,發放困難群體補貼1.54億元。 社會大局平穩向好?!捌桨才R高”建設取得新成效,順利完成治安重點整治地區摘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不斷向基層延伸,緝槍治爆經驗和反電詐“警銀聯動”機制分別被公安部和省公安廳推廣。信訪工作綜合考核進入全省優秀行列。在全省首創“法治講堂”普法品牌,“法律明白人”實現村(社區)全覆蓋,矛盾調處成功率達92%。物價保持基本平穩,“15+N”種基本蔬菜[27]均價控制在目標價格以下。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測評排名全省第二,2個家庭分別榮獲全國“五好家庭”和全國“最美家庭”,1名民警獲評“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個人”。 安全生產形勢好轉。開展自建房等安全隱患整治行動,各類事故起數下降31.5%,森林火災實現零發生。培育“放心消費”商圈和“放心消費”單位98個,食品安全問題處置率達100%。 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2022年,全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5元,同比增長2.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73元,同比增長0.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72元,同比增長5.9%。3月份落實行政單位在職人員和行政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生活補貼新標準,9月份補發2021年績效工資的30%;落實城鄉居民養老金新標準,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194元提高到200元,發放總額同比增長7.8%,以及落實農村“兩委”干部和城市社區工作者補貼新標準等一系列措施的退休,有力促進了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提升。 ? 注: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全縣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