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定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縣經濟總體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一、綜 合 地區生產總值。202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122.86億元,同比增長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6.79億元,同比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8.5億元,同比下降0.9%;第三產業增加值57.57億元,同比下降2.1%。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8.1:15.1:46.8。按年平均人口數據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2691元。 
圖1:歷年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 人口和就業。全年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800人,登記失業人數1062人,保持在較低水平。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5114人,其中省內轉移4741人,省外轉移373人。 市場主體。全縣2022年新設立登記市場主體3840戶,同比下降33.77%;其中企業1914戶,同比增長50.83%;個體工商戶1911戶,同比下降57.65%;農民專業合作社15戶,同比下降11.76%。 圖2:歷年三次產業結構占比 二、農林牧漁業 2022年全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0.27億元,同比增長4%。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0.57億元,同比增長3.9%,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77億元,增長7.6%。 主要農產品產量:糧食種植面積27.42萬畝,同比增長0.4%;總產量9.39萬噸,增長1.1%。蔬菜種植面積20.52萬畝,增長0.8%;總產量30.69萬噸,增長1.7%。果用瓜種植面積0.06萬畝,增長5.1%;總產量0.13萬噸,下降1%。園林水果收獲面積6.93萬畝,下降1.2%;總產量8.82萬噸,下降0.8%。檳榔收獲面積12.15萬畝,增長5.4%;產量2.54萬噸,增長2.6%。橡膠收獲面積20.45萬畝,下降9.4%;產量1.07萬噸,下降6.5%。豬出欄量為19.8萬頭,增長0.7%,牛、羊出欄量為2.5萬頭、6.69萬只,分別下降2.9%、0.9%。雞、鴨、鵝出欄量分別為955.08萬只、497.4萬只、183.06萬只,分別增長1.8%、13.9%、11.6%。肉類總產量4.91萬噸,同比增長2.2%。禽蛋產量0.46萬噸,同比下降20%。 三、工業和建筑業 ??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6.3億元,同比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4.1%,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24.5%。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9.27億元,同比下降2%。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全年建筑業總產值13.81億元,同比下降34.8%;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36.3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1.8%;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1.9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3.8%。 四、房地產業 全年房地產業增加值10.05億元,同比下降11.8%。房地產房屋施工面積131.0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8%,其中新開工面積27.3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2.2%。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5.3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6.5%;商品房銷售5.03億元,同比下降51.4%。 五、金融保險業 年末全縣轄區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161.64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境內住戶存款余額125.77億元,同比增長5.8%;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170.65億元,同比下降19%。各項貸款余額90.01億元,同比增長27.5%,其中境內住戶貸款余額41.3億元,同比下降0.4%;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48.71億元,同比增長67.3%。 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14292.73萬元,同比增長0.2%。其中,財產保險收入6663.07萬元,同比增長7.2%;壽險收入5810.81萬元,同比下降0.4%;意外險486.34萬元,同比下降15.4%;健康險1332.51萬元,同比下降3.9%。 六、交通運輸郵電業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1.39億元,同比下降7.7%。貨物運輸量198.3萬噸,同比下降23.2%;貨物周轉量10072萬噸公里,同比下降21.5%。旅客運輸量148萬人次,同比下降36.4%;旅客周轉量5458萬人公里,同比下降39.5%。郵政業務量4653.58萬元,同比增長5.71%。電信業務量7375萬元,同比增長8.3%。 七、批零住餐業 全年批發零售業完成增加值9.13億元,同比下降12.2%;住宿餐飲業完成增加值6.62億元,同比下降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0.49億元,同比下降7.2%。按經營地分,城鎮地區24.41億元,同比下降7.1%;鄉村地區6.08億元,同比下降7.4%。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3.49億元,同比下降7%;商品零售27億元,同比下降7.2%。 
圖3:2022年國民經濟各行業增加值及增速 八、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2%。按類型分,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4.9%;其他投資同比增長40.3%。按產業結構分,一產投資同比下降65.6%,二產投資同比增長321%,三產投資同比下降14.4%,三次產業投資結構比重為1.4:46.9:51.6。全部在庫投資項目198個(含房地產和跨區域項目),比上年增加8個。其中,新入庫項目53個(含跨區域項目1個),比上年減少9個。 全縣列入2022年縣重點投資項目77個,其中續建項目42個,新開工項目33個,省級投資項目2個,年度計劃投資51.77億元。2022年全縣集中開工項目共計16個,計劃總投資約13.3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5億元。 九、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62695.8萬元,同比增長6.3%。其中出口61970.8萬元,同比增長5.4%;進口725萬元,同比增長276.1%。產品主要出口美國、日本、東南亞、中東、歐盟等國家地區。 十、財 政 2022年,全縣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6億元,同比下降19.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億元,同口徑增長5.7%。其中,稅收收入1.7億元,同比下降27.5%,占比26%;非稅收入4.9億元,同比增長25.3%,占比74%。 圖4:歷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增速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4.6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6億元,增長13.9%;教育支出6.6億元,增長2.3%;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0.5億元,增長1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1億元,增長6.8%;衛生健康支出3.6億元,增長21.3%;節能環保支出0.6億元,下降49.4%;農林水支出6.5億元,增長16.9%;城鄉社區支出1.9億元,增長189.7%;住房保障支出1億元,下降33.9%。 圖5:2022年十類民生財政支出 十一、居民生活 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6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54元,同比增長2.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85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58元,同比下降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7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77元,同比增長6.3%。全體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7970元,比去年同期減少560元,同比下降3%。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239元,同比下降4.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676元,同比下降1.3%。 
圖6:歷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十二、社會保障 全年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14人。年末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89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525人,農村五保戶供養人員2030人。城市低保標準每月610元,農村低保標準每月530元,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標準每月800元、分散供養標準每月800元。積極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全年實施城鄉醫療救助72238人次。全年共銷售福利彩票448.999萬元。 年末全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人員)參保人數61098人,同比增加3113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離退休人員)參保人數44316人,同比增加840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4413人,同比增加1412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3906人,同比增加478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36882人,同比增加1787人。社?;鹂偸杖?9.67億元(不含失業險),完成年度總預算85.84%;支出21.39億元,完成年度總預算95.29%。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7674人,其中農村居民124015人,城鎮居民13659人,參保率達94.6%;繳費人數81546人,其中農村居民71514人,城鎮居民10032人,收繳保費2479.03萬元,保費征繳率達83%;領取待遇459443人次,其中農村居民447517人次,城鎮居民11926人次。 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6.49萬人,參合率94.5%以上,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930元(其中財政補助610元),納入慢性病門診報銷病種增至52種。 2022年計劃改造老舊小區6個,已開工7個,開工率117%;安居房開工任務數600套,開工率100%;實施農村危房改造57戶,已開工建設57戶,開工率100%。 
圖7:2022年社會保險參保人數 ????十三、教 育 全縣共有幼兒園66所,其中公辦幼兒園27所,可提供學位6480個,民辦學前教育幼兒園39所,可提供學位5385個,基本滿足適齡幼兒“有園入”的要求。普通高中3所,招生1888人,在校學生5244人;普通初中(含九年一貫制(含完全中學)、民辦)22所,招生4157人,在校學生12284人;普通小學(含九年一貫制、民辦,不含教學點)59所,招生3691人,在校學生25324人。高中、初中、小學階段毛入學率分別為92.2%、97.5%和99.5%。 十四、醫療衛生 年末共有各類醫療衛生計生機構(含村衛生室)135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個,鎮衛生院17個,村衛生室110個。全縣醫療機構共有病床位1559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660人。其中:執業醫師491人,執業助理醫師139人,注冊護士709人,藥劑人員96人,檢驗人員61人。報告乙類傳染病發病人數1088例。 2022年度,全年出生人口2715人,出生率為8.29‰,符合法定生育率74.51%,法定外多孩率23.98%,出生男孩1497人,女孩1218人,出生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22.91:100。 
圖8:歷年人口出生率 十五、旅游、文化和體育 全年旅游接待游客139.71萬人次,同比下降17%;旅游總收入8.91億元,同比下降10.7%。其中接待旅游過夜人數59.84萬人次,一日游接待人數79.87萬人。 全年組織縣瓊劇團及各鎮瓊劇同樂會開展文化惠民送戲下鄉110余場,惠及人數達4.2萬人?;I劃文化活動,舉辦“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暨2022年定安縣助推鄉村振興文化活動、第五屆廣場舞大賽、“瓊劇正青春”—2022年定安瓊劇嘉年華特別節目、定安縣第一屆探花文化節、全國詩歌名家走進定安采風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提升群眾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創作歌曲《相約定安》、廣場舞《粽葉飄香》、小瓊劇《南海逐夢》在各平臺進行宣傳。小品《中舉記》入選海南省參加第十九屆群星獎評獎初選作品名單;瓊劇《第一面國旗》獲得2020-2022年度海南省優秀精神產品獎及“戲劇中國”最佳劇本獎(最高獎);瓊劇《同在藍天下》《祖宗?!帆@第四屆海南省南海文藝獎。 2022年,共投入45萬元在10個鎮安裝健身路徑器材20組。投入349.95萬元,舉辦中國南麗湖徒步健身大會、定安幸福跑、環湖自行車賽、全民健身日嘉年華、全域自駕游打卡賽、“醉”美湖畔小島飛盤嘉年華、跆拳道公開賽、省排球聯賽(定安站)等16場體育活動。發放業余體校訓練布局點運動員及教練員補貼39.675萬元。組織124名運動員參加2022年海南省青少年錦標賽各項比賽,在田徑、跆拳道、舉重等項目共獲得了7金、1銀、14銅的好成績。組織195名運動員參加2022年海南省第六屆運動會各項比賽,在田徑、排球、沙灘排球、跆拳道、舉重、拳擊等項目共獲得了7金、9銀、10銅的好成績。 十六、生態環境 全年推廣清潔能源汽車445輛,新建充電樁284個,其中公共樁(槍)100個,專用樁(槍)73個,自用樁(槍)111個。淘汰老舊車383輛,注銷貨運車257輛、客運車51輛。全縣造林綠化面積7604.64畝,森林覆蓋率達61.31%。實現全縣文明生態村建設全覆蓋。 全年空氣質量總體優良,優良天數比例為98.4%。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分別為4、7、26、13微克/立方米,臭氧特定百分位數平均濃度為116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特定百分位數平均濃度為0.8毫克/立方米。各項污染物指標均達標,且遠優于國家二級標準。 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優良,水質總體優良率(達到或好于Ⅲ類標準)為90.9%。開展監測的1個城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均符合國家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要求。
圖9:二氧化硫?????? 圖10:二氧化氮??????????圖11:PM10
圖12:PM2.5 ?????????? 圖13:臭氧 ?????????? 圖14:一氧化碳 十七、應急管理 全年全縣發生生產安全事故6起,死亡6人。其中:交通運輸和倉儲業3起、3人,農林牧漁業1起、1人,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2起、2人。 全年發生火災事故71起,造成死亡1人,與上年持平,直接經濟損失110萬元,同比增長32.5%。發生交通事故1359起,同比下降19.3%,造成死亡19人,同比持平;受傷400人,同比下降16.8%;財產損失137.5萬元,同比下降11.1%。 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截至目前最新數據,最終核實數以各部門或《定安統計年鑒—2023》公布的數據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對三次產業進行劃分。 3.部分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而產生計算誤差,均未做機械調整。
資料來源: 就業數據來自縣就業中心,市場主體數據來自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金融業數據來自人行定安支行,保險業數據來自中國銀保監會海南監管局,交通運輸數據來自縣交管站,郵政業務量來自縣郵政公司,電信業務量來自縣電信公司,重點項目、集中開工項目、對外經濟數據來自縣發改委,財政數據來自縣財政局,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數據來自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和縣民政局,社會保險數據來自縣社保中心、醫保局和稅務局,保障性住房數據來自縣住建局,教育數據來自縣教育局,醫療衛生數據來自縣衛健委,旅游、文化和體育數據來自縣旅文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數據來自縣科工信局,森林覆蓋率數據來自縣資規局,文明生態村數據來自縣文明辦,注銷貨運車來自行政審批局,淘汰老舊車來自交警大隊,空氣質量、水質數據來自縣生態環境局,應急管理數據來自縣應急管理局,其他數據均來自縣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