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東方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局勢,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高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超常規力度和舉措推動經濟恢復提振,全市經濟積極因素不斷增加,政策效果不斷顯現,經濟逐步企穩向好。 一、綜合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202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1.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26億元,比上年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84.98億元,比上年下降2.6%;第三產業增加值81.10億元,比上年增長0.4%。三次結構調整為28.2:36.7:35.1,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較上年分別提高1.7和1.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較上年下降2.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1.3、-0.9、0.1個百分點。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1238元,比上年下降0.2%;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增長10.2%。 年末公安部門統計人口戶數13.39萬戶,人口數46.71萬人,其中男性24.59萬人,女性22.13萬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5.3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83%,提高0.4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0.40萬人,出生率8.86‰;死亡人口0.27萬人,死亡率6.05‰。從年齡結構看,0-14歲人口9.22萬人,15-64歲人口31.47萬人,65歲以上4.63萬人。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270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06.3%;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1144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379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59.0%。
????
二、農林牧漁業 全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9.17億元,比上年增長5.5%。從內部行業看,種植業產值100.88億元,增長6.3%。蔬菜(含菜用瓜)播種面積24.28萬畝,增長1.3%;產量25.59萬噸,增長0.6%。水果收獲面積32.52萬畝,下降0.9%;產量47.34萬噸,增長7.9%。林業產值1.71億元,下降18.3%。橡膠產量0.28萬噸,下降7.4%。牧業產值6.58億元,增長2.8%。年末牛存欄1.91萬頭、羊存欄2.67萬只,鱷魚存欄14.8萬只,分別增長1.1%、6.7%和45.1%。生豬年內出欄8.21萬頭,比上年下降23.3%,羊出欄2.61萬只,增長1.7%。漁業產值7.04億元,增長4.6%。水產品總產量2.83萬噸,增長3.3%。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2.96億元,增長18.3%。農林牧漁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見表1。
表1 2022年農林牧漁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 單位 | 本年累計 | 比上年增減(%) | 糧 食 | 萬噸 | 10.37 | 3.2 | #早 稻 | 萬噸 | 4.33 | 5.1 | 晚 稻 | 萬噸 | 4.12 | 9.1 | 瓜 菜 | 萬噸 | 79.92 | 3.8 | #哈密瓜 | 萬噸 | 52.75 | 6.0 | 水 果 | 萬噸 | 47.34 | 7.9 | #火龍果 | 萬噸 | 21.66 | 12.5 | 芒 果 | 萬噸 | 14.89 | 3.3 | 檳 榔(干果) | 萬噸 | 0.21 | 91.2 | 肉類總產量 | 萬噸 | 1.35 | 1.2 | #豬 肉 | 萬噸 | 0.67 | -14.8 | 禽 肉 | 萬噸 | 0.41 | -1.7 | 水產品總產量 | 萬噸 | 2.83 | 3.3 | #海水產品 | 萬噸 | 2.20 | 2.8 | 淡水產品 | 萬噸 | 0.62 | 4.9 |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68.18億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5.06億元,比上年增長4.9%。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產值下降51.9%;重工業產值增長5.1%。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增長21.4%,股份制企業產值增長2.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產值下降6.4%。 從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看,甲醇153.08萬噸,增長9.5%;尿素(折純100%)63.66萬噸,下降5.0%;原油加工163.20萬噸,下降6.4%;發電量80.22億千瓦時,下降6.9%。 全年全市建筑業增加值16.79億元,比上年下降5.7%。本市資質內建筑企業5家,較上年增加1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70萬平方米,下降70.1%;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30萬平方米,增長4.9%。本市資質內建筑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84萬元,下降23.5%。 四、服務業 全年全市完成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3.49億元,比上年下降10.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8.54億元,下降5.6%;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63億元,下降2.4%;金融業增加值8.12億元,增長4.7%;房地產業增加值12.20億元,增長6.6%;其他服務業增加值29.57億元,增長3.5%。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2.9%。 全年全市公路貨物周轉量6561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9.5%;旅客周轉量6499萬人公里,下降9.8%。港口貨物吞吐量1646萬噸,下降0.4%。郵政行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5595萬元,增長2.6%;業務總量累計完成4197萬元,增長1.9%??爝f業務收入494萬元,下降4.1%;快遞業務量42.8萬件,增長56.1%。 年末電話總戶數53.56萬戶,比上年末增長3.8%。其中移動電話用戶49.26萬戶,增長3.6%;固定電話用戶4.30萬戶,增長6.1%;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0.59萬戶,增長5.6%。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16.58萬輛,增長44.8%。全年推廣新能源車1727輛,完成率達239.9%。新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1169個,完成率325%。
表2 2022年貨物和旅客周轉量、吞吐量及其增長速度 指 標 | 單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減(%) | 一、貨物周轉量 | 萬噸公里 | 6561 | -9.5 | 二、旅客周轉量 | 萬人公里 | 6499 | -9.8 | 三、港口貨物吞吐量 | 萬噸 | 1646 | -0.4 | #出 港 | 萬噸 | 769 | 3.7 | 進 港 | 萬噸 | 877 | -3.7 |
五、對外經濟和國內貿易 全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6.01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出口總額3.59億元,下降9.7%;進口總額2.41億元,增長57.1%。全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2842萬美元,增長419.2%。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61億元,比上年下降9.3%。按經營地分,城鎮零售額35.18億元,下降7.5%;鄉村零售額9.43億元,下降15.5%。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34.96億元,下降9.4%;餐飲收入9.65億元,下降9.0%。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3.0%。其中,非房地產投資增長29.1%。從投資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54.4%;第二產業投資下降4.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6.8%。分領域看,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4.3%,公共服務投資同比增長48.4%,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19.6%。分主體看,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8.0%,民間投資占全市固投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7.2個百分點。全年投資項目214個,增長35.0%,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105個,增長144.0%。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8.03億元,比上年下降60.3%。其中住宅投資3.99億元,下降69.5%;辦公樓投資1.35億元,增長150.6%;商業營業用房投資2.11億元,下降67.3%。房地產項目房屋施工面積161.24萬平方米,下降8.6%,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7.49萬平方米,下降64.0%。全市房屋銷售面積25.33萬平方米,增長73.7%;銷售額16.93億元,增長6.0%。 七、財政金融 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53億元,比上年下降11.5%。其中:稅收收入5.91億元,下降23.6%;非稅收入3.62億元,增長19.2%。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9.34億元,增長23.5%。其中,教育、醫療等10類民生支出累計39.62億元,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80.3%。 2022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35.93億元,比年初增長13.7%。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17.67億元,比年初增長8.4%。其中,住戶貸款69.23億元,較年初增長8.4%;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48.44億元,較年初增長8.5%。 全年全市原保險保費收入2.29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財產保險收入1.51億元,增長14.4%;人身險收入0.78億元,下降12.6%。 八、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切實優化營商環境 全國首創“一體集成”“一果多用”項目審批新模式,入選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案例和全省優化營商環境示范案例“雙案例”,成為2022年全省第三個牽頭發布制度集成創新案例的市縣。梳理第二批“零跑動”事項清單766項,可網辦率達84.5%。2039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做到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公開化。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行全流程線上審批,受理事項821件,按時辦結率100%。電子證照應用率達73.95%,較上年提高33.45個百分點。優化辦稅流程,辦稅服務廳平均等候時間7.7分鐘,同比減少28.04%。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減少開辦企業環節和時間,將6個環節壓縮簡化為1個流程,時間壓縮至1天。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深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被列為全省6個“審管法信”試點市縣之一。 九、居民收支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51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46元,同比下降0.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36元,同比增長6.0%;完成城市老舊小區改造6個;農村危房改造133戶,改造面積1.19萬平方米。其中竣工133戶,竣工面積1.19萬平方米,竣工率100%。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2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0萬人。其中,在職人員5.07萬人,離退休人員2.2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0.01萬人,其中,城鎮居民參保人數1.47萬人,農村居民參保人數18.54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1.65萬人,其中,在職職工參保人數3.73萬人,離退休參保人數2.01萬人,城鎮居民參保人數35.90萬人;參加工傷保險3.89萬人;參加生育保險3.73萬人。 年末全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478人,比上年增長6.9%;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535人,下降0.9%;特困供養對象7759人次,增長3.8%;臨時救助4551人次,下降41.0%。 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落實“鞏固住再往前走”和“四個不摘”要求,持續聚焦監測幫扶,多措并舉筑牢返貧致貧防線。全市累計納入監測對象共844戶3284人,其中已解除風險的監測戶305戶1227人;聚焦穩崗就業,加大落實務工獎補政策,全年全市共發放脫貧戶勞動力外出務工獎補35328人次4290萬元,發放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交通補貼3529人次126萬元;持續加大消費幫扶力度,鞏固深化全市消費幫扶成果,全年共舉辦消費幫扶活動10場,各途徑銷售的農產品總金額達653萬元。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加快促進互聯網產業發展。全年全市新增建設完成5G基站290個,累計建設5G基站共750個,實現城區重要區域熱點區域全覆蓋;充分發揮農業科技服務效能,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140場,培訓人次7325人;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7家,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種子企業增至15家。 全市共有中小學校293所(含民辦及教學點),在校學生9.16萬人,增加368人;全年招生1.71萬人,減少560人。其中: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1837人,減少131人;全年招生642人,減少149人。小學119所,在校學生4萬人,減少294人;全年招生6294人,減少420人。中學21所,初中在校學生1.83萬人,增加1044人;全年招生6410人,增加335人。高中在校學生1.18萬人,增加147人;全年招生3741人,減少311人。小學毛入學率100.0%,初中毛入學率99.9%,高中毛入學率為92.0%。 十一、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成功舉辦全國射箭冠軍賽、2022年全國青少兒跆拳道巡回賽(海南站)等品牌賽事,舉辦全民健身活動賽事10余場。獲得海南省第六屆運動會群眾項目比賽冠軍8個、亞軍6個、季軍15個,競技項目比賽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2枚。組織舉辦系列“非遺”技藝培訓12期,培訓人員490人,東方黎族傳統工藝工作站被認定為首批海南國際設計島文化傳承類示范基地。海南花梨谷文化旅游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黃花梨山莊被評為五椰級鄉村旅游點,海南鱷珍鱷魚園被評為四椰級鄉村旅游點。 全年全市接待游客286.12萬人次,下降17.3%。其中過夜游客169.16萬人次,下降11.1%。接待國內游客286.11萬人次,下降17.3%。入境過夜游客124人次,下降63.4%。實現旅游總收入24.84億元,下降9.0%。全市共有A級及以上景區3處,其中,4A景區1處,3A景區1處,2A級景區1處。 全市現有各類衛生機構378個,比上年下降2.8%;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萍膊》乐螜C構1個,綜合醫院5個。全市共有病床位2064張,增長26.6%。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235人,增長3.1%。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791人,增長4.5%;注冊護士1268人,增長2.3%;藥師(包含藥劑師)66人,增長3.1%;技師(包含檢驗師)54人,增長38.5%。全年報告甲類傳染病發病人數為0人、乙類傳染病發病人數為2793人,報告死亡0人。乙類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每十萬人623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0人。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初步核算,2022年全市全社會能耗比上年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能耗比上年增長10%。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增長4.9%。 年末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7%。完成造林綠化面積0.9萬畝。擁有城鎮污水處理廠9個,城區污水集中處理率95.6%。垃圾焚燒量18.47萬噸,飛灰處理量1.26萬噸,滲濾液處理量9.78萬噸。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7%。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12微克每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23微克每立方米。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均達100%。森林面積13.0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7.1%。 全年全市各類生產安全事故9起,死亡9人,比上年分別下降10%和25%。其中,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發生4起,比上年減少2起;死亡4人,比上年減少4人?;馂氖鹿拾l生122起,下降30.7%;直接經濟損失288萬元,下降55%。全年道路交通事故發生2846起,下降12.6%。其中,造成死亡17人,下降29.2%;直接經濟損失88.5萬元,上升1.1%。 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核實數以《東方統計年鑒-2023》公布的數據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對三次產業進行劃分。 3.本公報中部分指標合計數與分項數有出入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均未作機械調整。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金融機構存貸款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東方中心支行,保險業數據來自中國銀保監會海南監管局,居民收入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東方調查隊,貨物、旅客運輸及周轉量數據來自市交運局,港口吞吐量數據來自八所港公司,郵電通信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文化體育、星級賓館酒店等旅游數據來自市旅文局,進出口數據來自八所海關,保障性住房數據來自市住房保障與房產管理中心,城鎮垃圾處理、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數據來自市園林環衛事務中心,森林數據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社會保險數據來自市社保中心、市農保中心,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民政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情況來自市鄉村振興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就業數據來自市就業服務中心,環境保護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城鎮污水處理數據來自市水務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交通事故數據來自市交警大隊,火災事故數據來自市消防救援支隊,戶籍人口數據來自市公安局,高新技術企業、新能源車輛數據來自市工業科技信息化局,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