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昌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是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的一年,面對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認真貫徹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綜合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43.9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4.36億元,同比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78.19億元,同比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141.44億元,同比持平。三次產業結構為36.2:22.7:41.1。從三次產業拉動力來看,分別拉動GDP同比增長1.9、2.0和0.0個百分點。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0566元,比上年增長3.5%;全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4%。 年末公安部門統計人口戶數17.37萬戶,人口數59.56萬人,其中男性30.44萬人,女性29.12萬人。年末常住人口56.8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1.6%。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24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6%。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70人。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0%,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比上年上漲3.6%。 表1??2022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投資結構持續優化。非房地產開發投資占總投資比重提高12.6個百分點,對改善供給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年全市新納入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17家企業,目前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共有30家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全市共有17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3家被認定為高企,持續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創新驅動作用顯著增強。 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堅持以發展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聚焦責任落實,堅定堅決扛起主體責任,全面構建政策保障體系,保持機構隊伍總體穩定,一以貫之壓實各方責任。聚焦政策落實,“聚全力”控輟保學,“全方位”固牢醫療防線,“零遺漏”改造危房,“高質量”保障飲水安全,“嚴標準”落實兜底保障。聚焦工作落實,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繼續加快鄉村振興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無縫對接。 二、農林牧漁業 全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1.97億元,比上年增長7.0%。從內部行業看,種植業產值81.35億元,增長3.6%。蔬菜(含菜用瓜)收獲面積31.14萬畝,增長3.0%;產量46.12萬噸,增長3.4%。水果收獲面積10.55萬畝,增長0.4%;產量12.93萬噸,增長1.8%。林業產值4.16億元,增長8.6%。橡膠產量0.19萬噸,下降10.4%。牧業產值50.97億元,增長11.7%。豬、牛、羊肉類產量3.55萬噸,增長35.6%。家禽肉8.58萬噸,增長7.3%。漁業產值55.54億元,增長7.0%。水產品總產量34.22萬噸,增長16.5%。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9.95億元,增長31.2%。 表2??2022年全市農業產值、增加值、農產品產量 ?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市工業增加值27.86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下降1.0%。31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4.62億元,比上年增長17.1%。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產值增長40.1%;重工業產值增長3.4%。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增長118.1%,股份制企業產值下降8.1%,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產值增長1.7%。 表3??2022年全市工業完成情況(萬元) 初步統計,2022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不含供電局)實現營業收入64.7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47億,營業收入利潤率5.4%。 全年全市建筑業增加值50.43億元,比上年增長12.4%。 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單位7個,比上年同期增加4家,增長133.3%。本市資質內建筑企業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7.6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3%;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4.5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6.4%。本市資質內建筑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025.7萬元,比上年下降30.0%;上繳稅金3490.1萬元,比上年下降17.5%。 四、服務業 全年全市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6.99億元,比上年下降2.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41億元,下降9.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6.98億元,下降3.8%;金融業增加值12.94億元,增長2.7%;房地產業增加值22.02億元,下降3.4%;其他服務業增加值52.95億元,增長1.9%。 全年公路貨物運輸量198.74萬噸,貨物運輸周轉量 ?10057.26萬噸/公里;全年客運量310.55萬人,旅客周轉量 ?13381.78萬人/公里。 五、國內貿易 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00億元,比上年下降5.1%。按經營地分,城鎮零售額80.81億元,下降5.0%;鄉村零售額14.19億元,下降5.5%。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81.65億元,下降19.3%;餐飲收入13.35億元,下降1322.9%。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中,日用品類增長84.8%,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增長59.8%,糧油、食品類增長43.9%,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5.7%。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3.8%。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6.8%,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6.6%。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長7.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6.4%,第三產業投資下降7.1%。全年投資項目422個,與上年增加33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94個。 全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75.71億元,比上年下降26.8%。其中,住宅投資48.82億元,下降27.2%;辦公樓投資3.60億元,增長39.4%;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2.85億元,下降45.0%;其他投資10.43億元,增長1.2%。房地產項目房屋施工面積376.34萬平方米,下降1.5%,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45.81萬平方米,下降62.8%。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28.95萬平方米,下降15.2%;商品房銷售額34.27億元,下降17.0%。 全年省市重點項目86個,2022年計劃投資160.18億元,全年完成投資171.75億元,完成計劃投資的107.2%。計劃新開工項目48個,已開工項目39個,開工率81.3%。其中:省重點項目2個,總投資14.31億元,2022年計劃投資5.5億元,全年已完成投資9.17億元,完成計劃投資的166.7%。?? 七、對外經濟 全年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完成9.41億元,比上年增長40.1%,其中,貨物出口完成6.79億元,增長25.8%;貨物進口完成2.62億元,增長98.7%。全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504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85.0%。 八、財政金融 2022年,全市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80億元,比上年下降10.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同口徑增長11.9%。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6.73億元,比上年下降17.8%,同口徑下降14.6%,非稅收入9.17億元,比上年增長47.1%。 2022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9.01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民生支出53.13億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的77.0%,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3.0%)4.0 個百分點。 表4 2022年財政收支情況 2022年末,全市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73.38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全市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30.49億元,比比上年增長11.6%。 表5 ?2022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及其增長速度 證券交易活躍度下滑。截至2022年末,廣發證券公司文昌營業部累計開立證券賬戶2.07萬戶,比上年增長13.6%;累計托管市值15.19億元,比上年下降22.7%。2022年全年累計股票交易量290.75億元,比上年下降22.7%。 保險保費收入增速小幅回落。2022年,全市保險機構保費收入40039萬元,比上年下降12.6%;理賠支出12367萬元,比上年增長14.3%。其中,財險保費收入18216萬元,理賠支出9982萬元;壽險保費收入21822萬元,理賠支出2385萬元。財險保費比重超四成,壽險保費比重超五成,財險理賠約占四分之三,壽險理賠約占四分之一。 九、居民收支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7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82元,名義下降0.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6元,名義增長5.5%。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984元,比上年下降4.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751元,下降4.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979元,下降3.1%。 年末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088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929人。特困人員對象人數2880人。各類福利院床位數403張。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487萬元,籌集社會福利彩票公益金124.5萬元。 年末全市基本養老參保379748人,其中:城鎮職工(含離退休)養老參保113269人;城鄉居民養老參保266479人。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539905人,其中:城鎮職工(含離退休)醫療參保77353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462552人。年末,工傷保險參保50237人。????????? 2022年省下達給我市安居房建設任務共2500套,我市已實際開工建設2510套。2022年省下達給我市國有墾區危房改造項目任務45套(戶),其中,市羅豆農場負責建設國有墾區危房改造30套,市南陽農場負責建設國有墾區危房改造5套,市東路農場負責建設國有墾區危房改造10套,3個項目均于2022年已竣工并交付使用。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研人才引進力度增強。一是推動設立研發機構,2022年成立了海南省航天技術創新中心、海南文昌(漁業)創新研究中心、文昌創新研究中心、西北工業大學文昌衛星與大數據技術研究中心等4家研發機構;二是創新創業服務機構,2022年全市擁有1家省級星創天地,1家博士后工作站;三是研發人員,2022年全市研發人員總人數815人,同比增長9%,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23.7人;四是外國專家,2022年在文昌市持有有效工作許可證的外國人有26人,全省排名第7名,其中:A類1人B類22人,C類2人。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一是科技成果轉移效果顯著。技術合同成交額大幅增長。2022年文昌市已完成189項技術合同,累計成交額為2056.74萬元,超額完成700萬元的年度目標;企業科研投入加大,2021年文昌市R&D經費支出10408萬元,完成省下達全市R&D經費支出1億元的目標任務。2022年全市有11家單位有科研投入,科研投入可達到19540萬元;二是知識產權注冊量穩步提升。2022年各類專利授權314件,全省排名第5,同比增長30%;累計發明專利96件,全省排名第6,比2021年增加2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34件。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明專利授權數5件,同比增長66.7%,累計規上工業企業發明專利16件。 培育發展專業科技館、科普基地。全市共有1個省級專業科技館(海南省航天科技館)、1個省級科普基地(文昌椰科椰子大觀園科普基地)和1個市級專業科技館(海南航天工程育種科普館)。 全市普通高中學校6所,其中完全中學5所(含民辦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專任教師909人,招生386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1342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8.1%。普通初中23所,其中初級中學1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含民辦2所),專任教師1550人,招生7007人,初中在校生20953人,初中毛入學率100%。普通小學117所(含民辦1所),專任教師3120人,招生6304人,小學在校生43379人,小學毛入學率100%。幼兒園106所,附設學前班6個,在園(班)幼兒17257人,在編在崗教職工432人,三年毛入學率88.1%。其中,公辦幼兒園48所,在園(班)幼兒9524人,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55.2%;普惠性幼兒園(含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91所,在園(班)幼兒16352人,普惠性覆蓋率94.8%。特殊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18人,招生9人,在校生58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115人,招生762人,在校生2122人。 十一、旅游和衛生健康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4個,文化藝術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村級文體活動室312間,數量均與上年持平。 全年全市接待游客總數674.08萬人次,比上年下降20.1%,其中:過夜游游客361.5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7.3%;一日游游客312.5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23.1%;實現旅游總收入51.87億元,比上年下降14.4%。年末全市共有4A級景區2家,3A級景區3家,椰級鄉村旅游點20個,其中五椰級2家,三椰級11家,二椰級5家,一椰級2家。 2022年以來,累計流調陽性感染者125人,密接2660人?!?801”疫情期間711名馳援兄弟市縣黨員干部和2.6萬名下沉黨員全部“零感染”,啟用隔離點14個、房間2205間,順利完成三亞密接人員隔離任務。截止12月,全市3家核酸檢測機構和方艙實驗室24小時運轉檢測量達3.5萬管/日,完成30輪全員核酸檢測,累計采樣1505.95萬人次。全市3歲以上人群新冠疫苗第1劑接種559548劑,接種率102.8%,其中60歲及以上人群第1劑接種115644劑,接種率92.1%;80歲以上人群第1劑接種20154劑,接種率74.8%;全程(第2劑)接種16058劑,接種率91.1%;加強免疫(第3劑)接種12938劑,接種率95.9%。 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37個,其中:公立醫療機構32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基層衛生院2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個(其中服務中心1個)。醫療衛生機構病床位2565張。衛生機構人員總數為3581,其中,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922人。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234人,注冊護士1555人。 全年全市無甲類傳染病報告。報告乙類傳染病11種2215例,死亡1種6例(艾滋病6例、HIV不列入計數5例),病例數占報告病例總數的33.8%,年發病率393.97/10萬,年死亡率1.07/10萬,年病死率0.27%。與2021年相比,報告發病數減少227例,發病數下降9.30%。死亡數增加2例,死亡數增加50%。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32.29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9.5%。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綜合能源消費量下降10.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下降43.3%,農副食品加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增長3.1%,非金屬礦采選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增長15.2%,食品制造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增長20.9%。 全市造林綠化面積0.8576萬畝,森林覆蓋率44.1%。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41%。自然保護區4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2個,市級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6001.3公頃,其中國家級4400公頃,省級9414.6公頃,市級2186.7公頃。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1種,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5種。 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聚焦“十四五”、奮進自貿港,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扎實推進社會文明大行動,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深化精神文明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呈現新氣象、新面貌,全市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年末全市擁有國家三級環境監測站1個,環境監測人員8人。全年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8.6%,其中城市(鎮)PM2.5年均濃度為12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25微克/立方米。城市(鎮)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0%。 全市建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2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825噸/天。2022年全市生活垃圾總產量為22.89萬噸,均運至文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無害化焚燒處置,城鄉生活垃圾收運率及無害化處理率皆達100%。 全年全市未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全市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1起,占比年度事故指標73.3%;死亡10人,占比年度事故指標100%;同比事故起數下降3起,下降21.4%;同比死亡人數減少3人,下降23.1%。我市龍樓鎮航天社區命名為2021年度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文昌市人民檢察院楊軍獲評第六屆全國“119”消防獎先進個人。 ? ? ? 注??釋 1.本公報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為預計數,最終核實數以《文昌統計年鑒—2023》公布的數據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對三次產業進行劃分。 3.本公報中部分指標合計數與分項數有出入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均未作機械調整。 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指標采用年平均常住人口進行計算。 ? ?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金融機構存貸款、證券、保險交易額數據來自人行文昌支行,價格、居民收支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文昌調查隊,森林、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數據來自市林業局,貨物、旅客運輸及周轉量數據來自市交通局,重點項目來自市發改委,旅游數據來自市旅文局,利用外資、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市商務局,保障性住房數據來自市住建局,城鎮垃圾處理數據來自市環衛局,城鎮污水處理數據來自市水務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健委,就業數據來自市人社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情況來自市鄉村振興局,科技數據來自市科學技術工業信息化局,環境保護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文明生態村數據來自市文明辦,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局,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