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以及疫情多輪沖擊,奇臺縣委、縣政府凝心聚力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區州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縣居民生產生活保障有力且持續恢復,經濟運行平穩有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綜 合
經昌吉州統計局統一核算反饋,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6.56億元(初步核算),按可比價計算,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39.57億元,增長5.9%,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144.45億元,增長7.6%,上拉3.4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長10.6%,建筑業下降2.4%;第三產業72.54億元,增長2.1%,上拉0.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5.4:56.3:28.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9947元,比上年增長24.1%。
二、農 業
全年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54.70億元,增長6.7%。其中,農業產值35.03億元,增長6.2%;林業0.39億元,增長34.7%;牧業16.06億元,增長6.2%;農林牧漁服務業3.22億元,增長7.3%。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嚴守耕地紅線。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67.7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24.27萬畝,產量58.63萬噸。糧食作物中,小麥播種面積82.22萬畝,產量32.09萬噸;玉米40.87萬畝,產量25.27萬噸;豆類0.16萬畝,產量0.03萬噸;薯類0.94萬畝,產量1.21萬噸。
2022年肉產品消費總體不足,畜禽出欄和產品產量總體下降,豬、牛、羊出欄分別下降0.6%、0.03%、0.7%,活家禽增長2.0%。羊肉、禽肉及生牛奶產量分別增長7.5%、4.4%、6.1%,豬肉、牛肉、禽蛋產量分別下降4.2%、2.0%、20.0%。為保障來年牲畜順利育種育肥,肉制品穩定供應,畜禽存欄總體增長,其中,豬、牛、羊存欄分別增長50.7%、14.1%、5.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縣43家規上工業總產值335.64億元,增加值155.92億元。其中:縣屬35家規上工業總產值80.50億元,增加值28.65億元,增長0.1%。縣屬工業從三大門類及行業大小類增加值看,采礦業下降4.1%,制造業下降1.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5%。9個行業大類中7個行業實現正增長,14個行業小類中10個正增長。
全年縣屬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85.63億元,下降5.3%;利潤總額15.04億元,下降45.6%;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74.78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79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7.6%,較上年同期下降13.0個百分點??h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產值過億元企業12家,5000萬元至1億元企業7家。
2022年奇臺縣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21.73億元,比上年下降2.4%,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30家,其中二級資質企業16家。資質以上建筑業完成企業總產值13.65億元,增長10.7%,建筑業總產值12.55億元,增長7.0%。從產值構成看,建筑工程產值9.41億元,下降12.5%,安裝工程產值0.35億元,增長4.32倍,其他產值2.80億元,增長2.03倍。簽定合同額14.60億元,增長0.5%;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6.40萬平方米,下降5.8%,其中新開工面積15.04萬平方米,下降16.4%;竣工面積7.29萬平方米,下降44.4%。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計劃總投資500萬以上項目)比上年增長29.5%。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長77.5%;第二產業增長17.7%;第三產業增長41.5%。工業投資增長17.7%,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51.6%;基礎設施行業投資下降3.0%,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9.1%,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投資下降26.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長9.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96.6%。三次產業投資所占比重分別為5.7%、51.6%、42.7%。
全縣具有開發經營活動的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法人單位20家,房地產開發投資3.33億元,下降5.9%。其中,住宅投資2.94億元,增長5.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29億元,下降56.6%;其他投資0.11億元,增長5.2%。商品房施工面積84.2萬平方米,下降20.6%,新開工面積1.98萬平方米,下降88.5%;商品房銷售面積4.85萬平方米,下降30.8%。
全縣住房公積金繳存人數16788人,同比下降4.1%,匯繳金額2.87億元,同比增長8.4%,貸款筆數262筆,同比下降50.1%,貸款金額0.83億元,同比下降49.0%。
五、國內貿易和旅游業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20億元,下降8.7%。分經營地劃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1.97億元,下降8.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3.23億元,下降10.1%。分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收入22.24億元,下降7.3%;餐飲收入2.96億元,下降18.3%。分規??矗揞~以上2.82億元,下降12.3%;限額以下22.39億元,下降8.3%。
全縣接待國內外游客495.90萬人次,下降29.6%;旅游總收入33.48億元,下降17.2%。截止2022年末,全縣共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點)7個(5A級1家,3A級6家),其中江布拉克5A景區接待游客33.86萬人次,增長20.2%,營業收入3138.30萬元(包括門票、區間車及停車費),增長41.7%。
六、全社會用電量
全縣全社會用電量27.89億千瓦時(含自備電廠發電量)、增長8.0%。第一產業用電量0.13億千瓦時,增長33.0%,第二產業用電量21.68億千瓦時,增長6.4%,其中,工業用電量20.74億千瓦時,增長5.7%,第三產業用電量4.55億千瓦時,增長9.8%,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53億千瓦時,增長25.1%。
七、財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財政收入合計13.77億元,增長56.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12億元,增長73.6%,其中:稅收收入5.99億元,下降3.9%;非稅收入7.13億元,增長4.38倍。主體稅種中,增值稅2.58億元,增長2.0%;企業所得稅1.62億元,增長28.1%;個人所得稅0.26億元,增長37.2%。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3.18億元,增長57.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94億元,增長34.7%;教育支出5.92億元,增長6.9%;醫療衛生支出4.38億元,增長1.35 倍;社會保障和就業3.73億元;城鄉社區事務支出6.60億元,增長98.0%;農林水事務支出7.89億元,增長64.9%;住房保障支出0.53億元,下降10.8%。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93.82億元,比上年增加36.08億元,增長22.9%。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45.36億元,比上年增加22.29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31.92億元,比上年增加12.30億元;機關團體存款余額10.26億元,比上年增加0.35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99.55億元,比上年增加13.81億元。其中,住戶貸款余額66.13億元,比上年增加3.02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127.83億元,比上年增加10.45億元。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縣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支出0.02億元,下降94.2%,教育支出5.92億元,增長6.9%。
全縣共有各類學校63所,其中,基礎教育學校62所。全年招生數8244人,在校學生31989人,畢業生人數8459人。教職工總數2566人,其中專任教師2280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招生604人,在校生1543人,畢業生486人;高中1所,招生1244人,在校生3689人,畢業生1258人;初中6 所,招生2216人,在校生6605人,畢業生2105人;小學19所,招生2517人,在校生14273人,畢業生2128人。幼兒園36所,入園1663人,離園2482人,在園幼兒5879人。
九、文化、廣播、衛生及通信
全縣有藝術表演團體22個;公共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已探明文物點153處,被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2處,其中國家級3處、自治區級 12處、縣級17處。有館藏文物2640件,其中國家二級文物6件(套),三級文物36件(套)。
縣級廣播電臺1座(新疆奇臺人民廣播電臺)、縣級電視臺1座(新疆奇臺電視臺),烏拉斯臺口岸廣播電視臺1座(烏拉斯臺廣播電視發射臺)。全縣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100%,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100%,全縣安裝廣播電視村村通設備3600套,戶戶通設備43000套,有線電視用戶數1700戶。全縣廣播系統自制節目401小時45分鐘,電視系統自制節目達57小時45分鐘。
全縣有醫療衛生機構178所。其中,醫院4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71個,其中,鄉鎮衛生院14個,村衛生室72所,專業衛生公共機構3個。衛生技術人員163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28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972張,其中,醫院739張,衛生院202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6張。
全縣固定電話用戶32195戶,增長27.9%;移動電話用戶214512戶,下降10.6%;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99862戶,增長23.0%。
全縣現存企業2910戶,個體14234戶。2022年企業設立登記434戶,同比增長10.5%,注銷登記138戶,同比下降33.7%。個體戶設立登記2290戶,同比下降1.4%,注銷登記1114戶,同比增長36.6%。全縣建成區人均城市道路面積29.09平方米/人,建成區綠地面積719.45公頃,綠地率41.0%,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767.9公頃,綠化覆蓋率43.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2.88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85.9%?,F有街頭綠地8個、公園廣場9個、景觀帶1條。用水普及率100%,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集中供熱普及率99%,燃氣普及率99.5%,城市主次干道路燈亮化率96.0%。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2022年末地域戶籍總戶數76979戶,總人口23.33萬人,較上年下降0.8%。其中男性11.83萬人,女性11.50萬人。在全部人口中,非農業人口5.73萬人,農業人口17.60萬人。全縣戶口登記新出生人口1242人,人口出生率5.30‰;死亡人口1005人,人口死亡率4.29‰;人口自然增長率1.01‰。
2022年公安年報人口情況表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79元,增長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49元,增長4.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73元,增長7.0%。政務服務平臺梳理發布30個部門1095項政務服務事項(其中行政許可455項、行政裁決5項、行政給付50項、行政獎勵56項、行政確認129項、其他行政權力89項、公共服務311項),2022年窗口單位辦件量121532件,以服務辦事企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持續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營商環境及政務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十二、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險
全縣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32355人次,城鎮新增就業4051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6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8%。城鎮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332人,領取待遇9033人,城鄉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4486人,領取待遇25830人;機關養老保險參保6878人,領取待遇4261人;工傷保險參保23958人,領取待遇126人;失業保險參保19444人,領取待遇444人;生育保險參保19775人,職工醫療保險參保29143人,職工大額醫療費用補助參保人數29143人,城鄉居民醫療參保140329人。
2022年享受城市低保戶216戶308人,享受農村低保戶902戶1907人,發放低保金、生活補貼、價格補貼及取暖費共計1578.31萬元。全縣社會福利院機構4個,農村敬老院3所, 民辦福利機構1所,養老福利機構共有床位424張。
十三、交通運輸及環境保護
奇臺縣現有烏將增二線鐵路1條(全長42.15公里),國省道路6條(全長525.68公里),縣鄉村道路890條(15條縣鄉道路391公里,765條鄉村道路2809公里),客運站16家(1個客運中心,15個鄉鎮站點),客運企業9家(班車年客流量17.24萬人,客運周轉量2431萬人公里;公交車年客流量357萬人,出租車年客流量918萬人,城市客運周轉量6171萬人公里),貨運企業133家(3911輛貨運車輛,貨運量2100萬噸,貨運周轉量21億噸公里),維修、駕培企業29家(二類維修企業20家,駕校9所,年培訓駕駛員4000余人)。2022年規模以上交通運輸企業營業收入80.74億元,增長43.2%。
奇臺縣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06天??h城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均占全年監測天數的84.6%。PM10年均濃度較上年上升9.1%,PM2.5年均濃度較上年上升11.1%。地表水河流水質100%好于等于Ⅲ類水質,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國家標準,城市功能區噪聲一類晝間47.3db、夜間40.9db,二類晝間53.2db、夜間48.0db,三類晝間56.5db、夜間50.9db,四類晝間57.8db、夜間52.0db,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晝間54.5dB、夜間50.6db,質量等級為一級。城區年平均氣溫7.1℃,年極端最高溫度39.7℃,年極端最低溫度-29.9℃,年總降水量178.6毫米,年日照時數2980.7小時。
注:
1、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均為現價,增速按可比價計算,數據均為初步核算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原因,可能存在分項之和不等于總數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數據、人口數據包括兵團,其余的經濟社會各項指標如沒有特殊說明的均不包括兵團數據。
3、資料來源:本公報中主要經濟指標數據來源于縣統計局,其他數據來源于縣相關部門。其中種植業、畜牧數據來源于農業農村局;財政收支數據來源于財政局;市場主體數據來源于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積金數據來源于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奇臺管理部;金融信貸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奇臺縣支行;文化、廣播和旅游數據來源于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教育數據來源于教育局;衛生和計劃生育數據來源于衛生健康委員會;城市建設數據來源于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人口數據來源于公安局;勞動就業數據來源于就業局;社會保障數據來源于社保局;醫保數據來源于醫保局;低保數據來源于民政局;環境監測數據來源于昌吉州生態環境局奇臺縣分局;全社會用電數據來源于供電公司,其中1家自備電廠數據來源于國家一套表企業聯網直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