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三次、五次、六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穩經濟各項政策,高效統籌我區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年全區經濟穩中向好,主要宏觀指標處于合理區間、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改革創新不斷深化、就業物價總體平穩、民生福祉保障有力、生態文明持續推進、發展質量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基礎更加扎實。
一、綜合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1734萬元(現價,下同),較上年下降8.9%(按不變價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753萬元,增長1.7%;第二產業增加值25033.4萬元,下降24.8%;第三產業增加值81947.6萬元,下降2.1%。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2.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0.6%,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7.3%。
[attach]4805[/attach]
說明:2016-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數據,根據2018年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修訂平滑。2021年數據為最終核實數。
[attach]4806[/attach]
全年實現“小升規”企業9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限額以上商業企業3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家,房地產開發經營業法人單位2家。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85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5人。新增創業11人,創業帶動就業28人,“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量1741.27萬千瓦時,較上年下降0.63%;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039.52萬千瓦時,下降4.9%。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57.37萬元(現價,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較上年下降20.1%。其中:種植業產值1679.05萬元,下降12.9%;林業產值865.07萬元,增長13.7%;畜牧業產值2350.75萬元,下降29.7%;漁業產值562.5萬元,下降31.9%。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6303畝,較上年下降32.7%,其中:玉米面積6303畝,下降32.7%。蔬菜面積140畝,下降12.5%。
[attach]4807[/attach]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411.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較上年下降49.3%。按工業門類劃分,采礦業下降10.2%,制造業下降51.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36.9%;按隸屬關系劃分,地方工業增加值下降49.3%;按經濟類型劃分,非公有制經濟下降56.1%。
[attach]4808[/attach]
[attach]4809[/attach]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2516.6萬元,較上年下降17.8%,其中:實現利潤總額-2107.6萬元,下降146.3%;虧損企業虧損額4446.7萬元,增長149.6%。
全年轄區光伏企業光伏發電量16155.5萬千瓦小時,較上年增長1.2%;轄區原油產量483.8萬噸,增長12.2%;轄區天然氣產量89366萬立方米,增長8.1%。
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4545.5萬元,較上年下降25.8%。全區有資質建筑業企業完成產值8836.7萬元,下降29.81%??⒐ぎa值695.9萬元,下降36.99%。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420萬元,較上年增長0.4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9771.6萬元,增長6.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2122.4萬元,下降7.9%;房地產業增加值2583.7萬元,下降0.3%;其他服務業增加值41907.2萬元,下降5.9%。
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20025.4萬元,下降51.48%;利潤總額-509.9萬元。
全年貨物運輸量631.4萬噸,較上年增長21%。旅客運輸量4.6萬人,增長13%。
[attach]4810[/attach]
年末全區城市公交汽車2輛,城市公交線路2條。全年公路客運(周轉)量18.04萬人次,較上年增長31%。
全年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完成66.49萬元,較上年增長5.6%;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完成65.25萬元,增長6.5%。
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622.4萬元,較上年增長3%。固定電話用戶0.68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37萬戶,其中: 4G用戶1.14萬戶,5G用戶1.22萬戶?;ヂ摼W用戶1.47萬戶。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81萬元,較上年增長16.7%。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9166萬元,增長23.1%;餐飲收入額2915萬元,增長0.3%。
[attach]4811[/attach]
說明:2020年自治區統計局根據四經普數據,對2019年的社零總額基數進行修訂。2016-2018年的新口徑社零總額根據當年增速進行推算。
六、固定資產投資及房地產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較上年增長30.4%。其中:地方項目投資增長26.8%。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34.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25.9%;第三產業投資下降53.2%。重點行業中,工業投資增長326.8%。民間投資較上年增長2448.6%、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51.7%、民生投資下降28.2%。
[attach]4812[/attach]
[attach]4813[/attach]
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7545萬元,較上年下降45.55%,其中:住宅投資下降27.5%;辦公樓投資下降97.2%;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降93.44%。房屋施工面積7.7萬平方米,下降32.46%,其中:住宅施工面積6.3萬平方米,下降23.22%。房屋竣工面積1.9萬平方米,下降70.31%,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9萬平方米,下降57.78%。商品房銷售面積0.4萬平方米,下降67.2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0.4萬平方米,下降67.21%。
七、對外經濟和旅游
全年招商引資項目58個,其中:新建項目42個,到位資金81.43億元,較上年增長169.21%。
全年旅游業總收入16.16億元,較上年下降17%。接待游客278.94萬人次,下降14.7%。
年末全區旅游企業26家,其中:旅行社1家、景區景點5家。旅游業直接從業人員350人。擁有國家級A級旅游景區5個,其中:國家級5A級旅游景區1個、國家級3A級旅游景區4個。
八、財政、金融、保險
全年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932萬元,較上年下降6.4%。其中:稅收收入6274萬元,下降39.1%;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4047萬元,增長3%。
[attach]4814[/attach]
年末轄區內銀行業機構3家,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88651.01萬元,較年初增長19.13%。其中:公司存款余額10185.42萬元,增長58.21%;機構存款余額3065.28萬元,增長22.71%;個人存款余額75400.31萬元,增長15.15%。
年末轄區內保險業務機構2家。按業務性質分,其中:財產險業務機構2家。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82萬元,較上年增長10.9%,其中:財產險收入82萬元,增長10.9%。全年原保險賠付支出54.68萬元,增長17.1%,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54.68萬元,增長17.1%。
九、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
全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0076元,增長11.93%。
[attach]4815[/attach]
年末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0.3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0.32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0.33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0.33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0.04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0.17萬人,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保持100%。
全年累計向7名城鄉低保人員、2名特困人員發放救助資金10.45萬元。各項救助資金均按月、足額發放,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有所保障。其中低保資金6.28萬元;特困人員保障資金4.17萬元。
2022年,城鄉低保標準是每人每月810元。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區共有學校2所,其中普通中小學1所,幼兒園1所。
[attach]4816[/attach]
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生鞏固率99.9%;初中入學率100%,初中三年鞏固率97.6%,初中畢業合格率 100 %。
在全區中小學中,有市級德育示范學校1所。
年末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家,較上年持平;高新技術企業共5家,較上年增長66.6%。全區共有區級星創天地1家。截止年底,授權專利2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件,有效發明專利授權9件。申請商標12件,全年注冊商標6件,年末擁有有效注冊商標166件。
2022年,烏爾禾區1項科技成果榮獲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其中:自治區科技進步獎1項。區本級財政資金科技投入180萬元,較上年增長30.4%。
十一、文化、衛生健康和體育
郵政公司全年訂閱報紙59.72萬份,較長年增長0.8%;訂閱雜志1.32萬冊,增長0.7%。
年末全區共有在營業醫療衛生機構(不含兵團)5個,擁有編制床位60張,衛生技術人員67人。其中:公立醫院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鄉鎮衛生院1個,衛生技術人員3人。
年末全區共有各類體育場地34個,其中:室內場地5個,室外場地29個。球類運動場地15個,冰雪運動場地1個,體育健身場地34個。體育場地面積8.36萬平方米。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區總面積2131.3平方公里。其中草地666.49平方公里,林地455.98平方公里,耕地11.39平方公里,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19.27平方公里,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93.1平方公里,交通運輸用地20.82平方公里。
全年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狀況良好。2022年,烏爾禾區空氣環境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年優良天數312天,優良率88.6%。PM2.5平均濃度25微克/立方米,較上年增長31.6%;PM10平均濃度46微克/立方米,下降14.8%;污染天數合計40天,較上年增加6天。
水環境質量全面達標。2022年,我區重點河流、水庫各斷面(點位)水質均達到相應考核目標,河流、水庫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達標率100%,城市建成區持續保持無黑臭水體。全區2個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Ⅲ類,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全區建成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0.6分貝,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1.2分貝,均符合國家《聲環境質量標準》。
土壤質量保持清潔(安全)級,農村環境質量保持良好。2022年,我區無受污染耕地,未發生因疑似污染地塊或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不當且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農用、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輻射環境質量保持安全。2022年,全區未發生輻射事件或事故,輻射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天然本底水平。
全區農村水、電、氣、光纖、硬化及亮化道路全覆蓋,環境衛生設施基本健全,垃圾處理率、污水處理率、飲用水衛生合格率均達100%。
城市道路完好率100%,亮燈率98%。城市供水普及率100%,城市燃氣普及率10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城市污水處理率100%。綠化覆蓋率43.61%,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129.1平方米。
全年發生各類事故112起(不含火災事故統計),較上年下降42%,其中:生產經營性事故0起;各類事故死亡人數2人,下降33.3%,其中:生產經營性事故死亡人數0人;各類事故受傷人數6人,下降60%。
注: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項與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GDP)、三次產業增加值及各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除地區生產總值及第一產業增加值外,其余數據均不含兵團。
〔4〕三次產業劃分按照2017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的標準。
〔5〕 小升規:是指調查對象達到規模以上/限額以上企業標準并納入國家聯網直報平臺的單位。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主要經濟指標數據來源于區統計局,其他數據來源于相關部門。其中:就業數據來源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交通數據來源于區交通運輸局;郵政業務數據來源于區郵政支局;電信業務數據來源于區電信分公司、區移動分公司、區聯通分公司;招商數據來源于區工信(商務)局;財政數據來源于區財政局;金融數據來源于區財政局、銀行、保險分支機構;居民收入來源于區農業農村局;社會保障數據來源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醫保局、區民政局;教育數據來源于區教育科技局;科學技術數據來源于區教育科技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旅游、文化、體育數據來源于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衛生數據來源于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環境監測數據來源于區生態環境分局;城市建設數據來源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安全生產數據來源于區應急管理局。
歡迎光臨 區域數據 (http://www.sjzyih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