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業投資穩定增長,就業物價總體平穩,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一、綜合
國民經濟持續穩步發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3.38億元,比上年增長2.4%。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61.55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48.46億元,下降1.6%,其中工業完成增加值41.61億元,增長1.9%,,建筑業完成增加值7.02億元,下降11.5%;第三產業增加值63.38億元,增長1.9%。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協調發展。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產業結構隨著社會的需求和經濟轉型協調發展,從GDP結構看,三次產業比重為35.5:27.9:36.6,第二產業比重略有提高,一產比重較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二產比重提高4.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較上年下降3.1個百分點。
地方財政收入保持增長,民生投入持續加強。地方財政收入大幅增加,民生投入增加明顯。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本級收入17.83億元,比上年增長35.88%,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0.97億元,增長1.33%。上級補助收入22.06億元。地方財政本級支出為45.62億元,比上年增加46.6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06億元,增長37.91%,其中,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節能環保和城鄉社區事務等民生支出分別增長12.21%、15.35%、-22.32%、59.62%、297.65%、60.27%和33.42%。
金融機構存貸比小幅下降。截至2022年12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90.34億元,比同期增加25.91億元,增長15.76%;貸款余額138.39億元,比同期增加6.6億元,上升5%。其中,短期貸款61億元,同比下降5%;中長期貸款67.63億元,上升23.17%;票據融資9.76億元,下降22.97%。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比例為72.71%,比上年減少7.44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增,二產投資成主要增長驅動力。2022年新開工投資項目達56項,比上年增加9項。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同比下降29.9%,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3.5%,第三產業投資同比下降0.5%。
二、農林牧漁業和農業基礎設施
農林牧漁業生產持續保持良好發展。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5.27億元,同比增長4.6%。
1.農業生產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種植結構有所調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29.34萬畝,比上年減少3.91萬畝,下降0.58%。糧食面積30.33萬畝,比上年下降0.73萬畝,下降2.41%,其中小麥面積增長16.3%,玉米面積下降16.7%;經濟作物面積為99萬畝,增長4.3%。其中棉花面積增長0.1%,甜菜面積增長了354.5%,蔬菜面積下降24.8%,瓜果面積增長11.2%;飼草面積9.89萬畝,下降32.4%。大宗農產品產量中,糧食產量15.81萬噸,比上年下降8.19%,其中小麥產量增長16.49%,玉米產量下降17.78%;經濟作物中,棉花產量達到10萬噸,增長6.2%,甜菜產量增長508.8%,蔬菜產量增長12.9%,瓜果產量增長37.9%;飼草產量33.49萬噸,下降44.16%,其中青貯玉米產量下降5.56%,苜蓿產量下降46.23%。
表1:2022年呼圖壁縣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及產量
[attach]4755[/attach]
3.畜牧業生產穩中有增。全年完成畜牧業產值15.91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牲畜飼養產值14.08億元,家禽飼養產值1.31億元,生豬飼養產值0.52億元。
4.漁業產業整體穩定發展。到2022年末,漁業產值0.5億元,同比下降1.9%,水產品總產量達到4752噸,同比下降1.9%,水產養殖面積647公頃,同比下降31%。
5.農業現代化建設不斷提高。截止2022年年底,農業機械總動力48.9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4.8%,農機配套農具達到 3.64萬臺,比上年增長15.5%,種植業綜合機械化水平98%,其中機耕機械化水平達 100%、機播水平 96.76%、機收水平96.58%,其中棉花、番茄等綜合機械化收獲水平提高到 100%,全縣農田地膜回收率達到 85.3%。
三、工業和建筑業
新型工業化強基增效。“一園三區”產業聚集效應明顯,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家,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0家、“專精特新”企業5家。紡織服裝產業觸底回升;化工產業增速明顯;煤炭、油氣產能穩步釋放,輸煤廊道、煤炭樞紐中心項目進展順利;鋼鐵產業提檔升級;新能源產業實現零突破。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5.2億元,同比增長12.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83億元,比上年增長2.2%。規上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07.96億元,比上年增長5.8%,實現稅金及附加1.13億元,增長0.4億元,利潤總額為0.98億元,增長1.24億元。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石墨及碳素制品、水泥、鋼材、服裝、石油瀝青、棉紗等工業產品產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原煤、焦炭、化學纖維、紙制品等產量呈下降態勢。
表2: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完成情況
[attach]4756[/attach]
[attach]4757[/attach]
建筑業生產呈下降態勢 。全縣資質等級3級以上的建筑施工企業9家,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27億元,比上年下降31.7%,簽訂的合同額為5.04億元,同比下降11.3%,其中今年新簽合同額1.64億元,同比下降43.7%。建筑企業房屋施工面積9.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5%,今年1-4季度新開工面積0.19萬平米。完成營業收入1.82億元,下降1.6%,利潤總額負0.1億元元、應交增值稅0.1億元。
四、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穩步發展。全年實現地方交通運輸及郵政業增加值6.74億元,增長2.9%。境內公路里程達到1562.191公里(其中國省道路372.92公里、農村公路1128.521公里、城市道路60.75公里),年末實有公共汽車營運車輛76輛、出租汽車490輛(不含兵團)。
通訊業持續發展,服務覆蓋更加廣泛。2022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060戶,移動電話用戶174522部,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77934戶。
五、國內貿易和房地產開發業
消費市場有所下降。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05億元,比上年下降8.6%。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57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48億元,分別比上年下降8%和11.6%。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96億元,下降17.7%;商品零售15.09億元,下降7.2%。
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均有所下降。房地產開發企業全年施工面積32.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6.64%,2022年房地產完成投資1.2億元,同比下降50.75%,商品房銷售面積1.0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63%。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招商引資項目有所減少,對外貿易有所下降。招商引資項目76個,同比減少20個,下降20.83%,到位資金100.16億元,同比增加35.99億元,增長56.09%。實現進出口總額39.6萬美元,同比下降23.70%,其中出口總額39.6萬美元,同比下降23.70%,進口總額0美元。
旅游產業持續發力。旅游興縣“雙百”戰略深入實施,“百里丹霞·百里水鄉”示范區建設性規劃完成編制,百里丹霞旅游風景道、百里水鄉核心區等景區景點設施加快建設,新增驛站3座、停車位300個,赤壁天湖、江山多嬌等景點成為“網紅打卡地”。第二屆百泉湖·鴨洼湖冰雪風情節、海棠花季、福祿美食節等旅游節慶活動精彩紛呈,“田園呼圖壁·周末根據地”旅游品牌進一步打響,全年接待游客4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1.2億元。
七、科學技術、教育和醫療衛生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科技行動計劃,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2022年,組織申報自治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科技行動計劃專項8個,立項3個,爭取項目資金150萬元,為鄉村振興與鞏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服務基層行動,全面提升科技特派員服務水平。大力開展科技特派員選聘工作。2022年完成科技特派員選聘126名。其中,自然人科技特派員106人,法人科技特派員13家,科技特派團隊7家。組織科技特派員及服務團隊深入52個村場28家企業合作社,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春蕾、夏雨、金秋行動,參與人數達101人。2022年組織申報區、州科技特派員38項,自治區特派員項目立項1項、昌吉州科技特派員項目立項11項,立項資金25萬元。通過申報施實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項目,引進推廣農業新技術11項、新品種9個。
扎實開展了“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暨“科技之冬”活動。共舉辦種植、畜牧、林果、節水灌溉、電子商務等實用技能培訓班294場次,聘請各級專家225人,培訓農牧民、社區居民1.7萬人次,其中女性達0.4萬人次;科普活動389場次,參與人數達2.7萬人次;政策宣講464場次,參與人數達2.8萬人次;疫情防控科普宣傳348場次,惠及群眾2.2萬人次。全縣各相關部門科技人員參加數達1846人。
教育強縣工作持續推進,基礎教育辦學條件逐步提升 。全縣共有各類學校48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5所、小學12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幼兒園29所。2022年末,各類學校占地面積1416110.75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積177098.68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為42139.77萬元,各類圖書541096冊。教學年各類學校在校學生22565人,其中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705人、普通中學在校8083人、普通小學在校9964人、在園幼兒3813人。2022年小學招生1723人、高中畢業生883人、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163人。2022年中等專業學校招生283人、普通中學招生1764人、普通小學招生1723人、幼兒入園3813人。各類學校教職工總數為2172人,其中中等專業學校教職工56人、普通中學738人、普通小學833人、幼兒園教職工545人。
九年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和初等教育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小學升學率100%,初中階段適齡少年入學率100.27%,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98.26%;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100%;15周歲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歲人口中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100%;幼兒學前享受一年、三年教育率均達到100%。
醫改工作持續深化,醫療基礎保障作用充分發揮。全年發生重大疫病和突發疫情1起。全縣衛生機構房屋建筑面積達到5.41萬平方米,總資產3.72億元,同比增長21%,固定資產3.02億元,同比增長5.31%,其中萬元以上設備總價值1.7 億元,同比增長39.22%。2022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為123個,其中縣、鄉鎮級衛生機構10個,擁有床位數557張;衛生技術人員82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80人。全年各醫療衛生機構診療28.79萬人次,全民健康體檢覆蓋率56.17%。婦幼保健綜合服務功能穩步完善,全縣產婦住院分娩比例0.87%,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43‰,嬰兒死亡率1.43‰。
八、文化體育和廣播電視事業
文化服務持續發展。以喜迎二十大及宣傳二十大為契機,持續深化文化潤疆工程。舉辦呼圖壁縣2022年春晚、全國村晚,喜迎二十大-“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活動,持續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戲曲下基層等活動102場次;百日文體競賽活動143場次、百日廣場文化活動94場次,“喜迎二十大”中原文化邊疆行少林功夫展演等大型體育賽事10場次,完成全民健身活動62場次,開展冰雪主題活動、冰雪賽事25場次,通過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生活,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通過線上線下開設包含舞蹈、聲樂、書畫等多項課程的全民藝術普及培訓班15期,培訓人數達到700余人次,圖書館開展迎新春“春節年俗文化展”“新年從學習開始,天山兒女頌黨恩詩友會”“喜迎二十大 書香進萬家”暨“暢閱全城 書香呼圖壁”等線上線下活動98場次。博物館開展流動博物館巡展活動31場次,舉辦“妙筆丹青繪年味 歡聲笑語迎元旦”“歡樂猜燈謎 喜慶鬧元宵”“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等主題活動。創編了《朝霞映在百泉湖》、《我的家鄉五彩繽紛》、《喜迎二十大》、《金色年華》等各種形式的文藝精品。文化館館辦團隊百合花藝術團編導的《唱支山歌給黨聽》獲得2022年昌吉州總工會線上文藝節目評比一等獎,笑笑藝術團編導的舞蹈《燈火里的中國》獲得二等獎,在昌吉州“喜迎二十大 舞蹈新時代”昌吉首屆群眾舞蹈大賽暨廣場舞展示活動中,我縣參賽團隊獲得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文化館獲得優秀組織獎。文化館DALA樂隊代表昌吉州參加中央電視臺三套《歡樂城市派·寶藏昌吉》節目,向全國觀眾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媒體融合和廣播電視事業穩步發展,文化媒體宣傳品影響力持續擴大。截止2022年末,建成融媒體中心1個,全年制作播出廣播電視新聞296期,播發新聞稿件1284 條。生產原創融媒體產品3339條,在“呼圖壁零距離”微信公眾號、“呼圖壁好地方”客戶端、微博、今日頭條、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累計發布融媒產品37695條。外宣上稿1179條,其中中央級媒體69條,區級媒體295條,州級媒體815條,學習強國上稿47條,《呼圖壁儲氣庫本周期累計采氣11億立方米》《腦袋富 錢袋鼓 日子有奔頭》《呼圖壁縣沙飛兒椒麻雞(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重點稿件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廣播電視臺等大報大臺大網頻頻亮相。
九、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鄉配套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鎮供水、排水、供氣、供暖、道路等基礎設施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年末供氣管道長度達99公里,年末供水管道長度89.6公里,年末排水管道長度125公里。城鎮用水普及率100%、污水處理率98.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建成區綠地率分別達41.16%和40.9%。城區生態進一步好轉,年末城區綠化覆蓋面積達到2308畝,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6.96平方米。全年實現區域集中供熱面積580萬平方米,生活垃清運量達到2.28萬噸。
全面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烏昌石”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持續深化。2022年共申報中央生態環保項目5個,其中,能力建設類項目2個,燃煤鍋爐整治項目1個,水污染治理項目2個,成功申請呼圖壁縣豐泉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水質凈化項目資金6710萬元。完成農村清潔供暖項目3535戶,淘汰整治燃煤鍋爐26臺,其中煤改氣4臺,煤改電22臺,深度治理及清潔能源替代工業爐窯34臺,改造燃氣鍋爐低氮34臺;注銷報廢國三柴油貨車機動車46輛;更新10輛新能源公交車;16家醫療衛生機構均與有資質的第三方公司簽訂了醫療垃圾轉移合同和處置合同,共轉移處置醫療廢物約72噸。我縣優良天數為288天,較2021年減少2天,優良率為79.6%;PM2.5平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較2021年上升2.7%;重污染天數18天,較2021年增加1天。河湖管護責任進一步壓實,呼圖壁河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100%,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100%,重點監測湖庫(石門水庫)水質保持優良。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實施,危險廢物安全處理率達100%。
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2022年全縣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4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起,火災事故1起,工貿領域事故2起,受傷2人,死亡2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80.42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下降42.9%,受傷人數下降50%,死亡人數下降92%,直接經濟損失下降96.2%。
十、人口、勞動就業、計劃生育、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事業
全縣戶籍戶數、人口略有下降。2022年末戶籍總戶數75479戶,比年初減少3戶,全縣共有35個民族(含漢族),戶籍總人口20.12萬人,比上年減少0.45萬人,同比下降2.19%,其中漢族14.97萬人,減少0.44萬人,少數民族5.15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地方戶數(縣屬、下同)45521戶,減少366戶,地方人口12.89萬人,減少0.39萬人,減少2.92%。
堅持就業優先,全力推動就業創業工作。2022年城鎮新增就業2554人,新增創業730人,創業帶動就業1100人,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20131人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企業招聘引才實現就業645人。高質量完成職業培訓13863人,其中農村勞動力培訓完成6998人。新增技能人才411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完成38人。
人口自然增長率有所下降。全年戶口登記新出生793人,比上年下降28.04%,出生率為3.94‰,比上年下降1.42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到 99.87%;死亡849人,比上年下降15.18%,死亡率為4.22‰,比上年下降0.6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28‰,同比下降0.77‰。
城鄉居民貨幣收入水平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進一步縮小。2022年我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86元,同比增長4.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87元/人,較上年增加621元/人,同比增長1.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99元/人,較上年增加1565元/人,同比增長6.3%。
民生保障各項政策全面落實。2022年末,全縣城鄉低保對象共750戶1396人,其中:城市低保184戶268人,農村低保566戶1128人;特困供養人員198人,孤兒14人;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1545人;享受高齡老人津貼2821人。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補助資金1636.06萬元。自8月疫情發生以來,共計為全縣各族困難群眾發放各類補助491.4萬元。全縣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達32984人,比上年減少4722人,參保率99.6%;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43895人,較上年增加2505人;工傷保險參保33881人,較上年末增加1695人;失業保險參保19255人,較上年末增加517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48952人,較上年末增加576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88495人,較上年末減少4897人,參保率95.77%。
注:1、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增加值,農業總產值、增加值均為現價,其增減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2、地區生產總值及金融、郵電部門數據包括兵團,其余數據不包括兵團。
(公報數據搜集、整理、撰寫:馬勇 ; 審核:翟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