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歷次全會決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在嚴峻復雜的形勢下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一、 綜 合
[attach]4741[/attach]
初步核算,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2.8億元,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37億元,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449.1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58.33億元,增長3.3%。三次產業結構為4.8:84.3:10.9。
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309227元,同比增長2.5%。按當年平均匯率折合44402美元。
二、農 業
全縣實現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28.54億元,增長5.4%。其中,農業產值15.71億元,同比增長7.3%;林業產值0.21億元,同比增長147.5%;牧業產值10.92億元,同比增長2.1%;漁業產值0.16億元,同比下降14.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55億元,同比增長9.5%。農、林、牧、漁和服務業占大農業產值的比重分別為55%、0.7%、38.3%、0.6%和5.4%。
農作物播種面積69.57萬畝,增長15%。其中,糧食播種面積41.47萬畝(小麥26.83萬畝,玉米12.77萬畝,豆類1.07萬畝,薯類0.61萬畝,其他谷物0.19萬畝);油料播種面積2.15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69萬畝。
全年糧食總產量18.46萬噸,其中小麥產量8.6萬噸,玉米產量8.29萬噸,豆類0.28萬噸,薯類1.25萬噸,其他谷物0.04萬噸。油料產量0.23萬噸,蔬菜產量6.98萬噸。
當年完成造林面積2835畝,育種育苗面積8820畝,未成林、成林撫育管理面積30200畝,零星植樹12000畝,更新造林面積800畝,木材采伐4565立方米。
全縣畜禽存欄78.57萬頭(只),同比增長13.4%。其中:豬存欄4.25萬頭,同比增長36.9%;牛存欄7.02萬頭,同比增長5%;羊存欄34.16萬只,同比增長12.1%;家禽存欄33.15萬羽,同比增長14.1%。
全縣畜禽出欄77.84萬頭(只),同比增長2%。其中:豬出欄7.67萬頭,同比增長1.7%;牛出欄4.58萬頭,同比增長0.02%;羊出欄20.26萬只,同比下降0.7%;家禽出欄45.33萬羽,同比增長3.4%。
全縣畜禽肉產量1.8萬噸,同比增長3%。其中:豬肉產量0.57萬噸,同比增長6.4%;牛肉產量0.79萬噸,同比下降1.8%;羊肉產量0.36萬噸,同比增長8.5%;禽肉產量0.08萬噸,同比增長6.1%;禽蛋產量0.23萬噸,同比下降21.4%;生牛奶產量2.08萬噸,同比增長6.2%。
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純)1.35萬噸,增長11.6%。其中氮肥0.61萬噸,磷肥0.36萬噸,鉀肥0.16萬噸,復合肥0.22萬噸;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888.3噸,其中:地膜使用量1228噸,地膜覆蓋面積2.2萬公頃,農用柴油使用量10422噸。農藥使用量49.3噸。
三、工業和建筑業
[attach]4742[/attach]
吉木薩爾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3家(不含兵團),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縣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3家,比上年增加3家,實現增加值5.79億元,增長2.7%。
生產原煤14045.7萬噸,增長25.2%;發電1051.4億千瓦時,增長2.9%;多晶硅4.9萬噸,下降35.3%;單晶硅638.9噸,下降35.3%;石墨及碳素制品84.9萬噸,增長7.7%;自來水10925.7萬立方米,增長12.8%;電石94.2萬噸,增長4.7%;燒堿22.2萬噸,增長4.4%;水泥107.9萬噸,下降24.8%;合成纖維單體34萬噸,增長3.1%;聚氯乙烯樹脂34.5萬噸,增長5.6%;精甲醇23.5萬噸,增長0.8%;酒精5628.9千升,增長104.8%;鋁合金71.5萬噸,增長13.8%;電解鋁248.4萬噸,增長4.9%;商品混凝土74.6萬立方米,增長27.6%。
縣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102.9%,比上年下降1.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77億元,增長1709.1%;企業虧損面達46.7%,比上年擴大3.4個百分點。
能源: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含兵團)累計當量值綜合能源消費量2875.88萬噸標準煤,增長4.1%。
縣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當量值綜合能源消費量17.42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2.6%,萬元增加值能耗(當量值)3.12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14.9%;折算成等價值能耗為23.41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1.3%,萬元增加值能耗(等價值)4.2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13.5%。
建筑業: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不包括未在當地注冊企業)21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7.54億元,增長52.9%;縣屬16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4.22億元,增長85.9%。全縣建筑業企業完成竣工產值4.68億元,同比增加190.7%;縣屬企業完成竣工產值1.60億元,同比增加2.6%。全年全縣房屋施工面積20.01萬平方米,增長931.4%。全年縣屬房屋施工面積13.76萬平方米,增長609.3%。
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attach]4744[/attach]
[attach]4743[/attach]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6%。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354個(其中,縣屬投資項目154個,五彩灣投資項目200個)增長12.4%,本年投產項目101個(其中,縣屬投產項目87個,五彩灣投產項目14個)。計劃總投資超億元的項目99個??h屬投資增長45.2%;五彩灣完成投資增長28.8%。
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78.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4.1%,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0.5%。三次產業投資構成為0.2:79.9:19.9。
縣屬第一產業投資增長78.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4.1%,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0.5%。三次產業投資構成為1.0:51.2:47.8。
房地產:全縣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4億元(在當地注冊、具有資質等級的房地產企業),下降19.9%。房屋施工面積86.93萬平方米,增長21.2%;房屋竣工面積2.41萬平方米,下降70.6%;商品房銷售面積5.19萬平方米,增長1.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5.04萬平方米,下降0.4%。商品房銷售額1.88億元,增長4.4%。
縣屬房地產:縣屬完成房地產投資3.22億元,同比下降22.3%??h屬房屋施工面積65.83萬平方米,增長22.7%。房屋竣工面積2.41萬平方米,下降55.7%;縣屬商品房銷售面積4.2萬平方米,下降14.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1萬平方米,下降16.2%??h屬商品房銷售額1.58億元,下降8.9%,其中:住宅銷售額1.48億元,下降12.0%。
五、國內貿易
[attach]4745[/attach]
國內貿易:全縣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44家(批發業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業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住宿業和餐飲業營業收入200萬元及以上),其中限額以上法人單位40家,限額以上產業(大個體)單位4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4億元,下降7.1%。按經營地劃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2.24億元,下降6.9%;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8億元,下降8.6%。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63億元,下降16.4%;商品零售額12.41億元,下降5.8%。
服務業:全縣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8.92億元,增長0.8%。鐵路運輸業實現營業收入7.49億元,下降33.3%;道路運輸業實現營業收入52.86億元,增長32.9%;管道運輸業實現營業收入0.42億元,下降12.2%;房地產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0.32億元,增長4.8%;商務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2.24億元,增長178.3%;專業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2.33億元,增長15.3%;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實現營業收入2.78億元,增長10.9%;公共設施管理業實現營業收入0.41億元,增長36.9%;居民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0.05億元,下降23.1%。
吉木薩爾縣客運量233萬人次,下降14.9%;客運周轉量4768.29萬人/公里,下降15.2%;貨運量632.7萬噸,下降13.2%;貨運周轉量25097.85萬噸/公里,下降10.6%。截止年底,營運車輛保有量5353輛,較2021年減少422輛,下降7.3%。轄區機動車保有量33810輛,較2021年(35238輛)下降4.1%。
六、招商引資和旅游
招商引資:2022年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9億元。項目涉及石油、化工、農副產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文化旅游等產業。
旅游:全縣接待國內外游客513.31萬人次,下降8.57%;旅游收入27.49億元,下降16.52%。全縣共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8個,其中4A級景區2個:千佛洞景區、北庭故城;3A級旅游景區6個:車師古道景區、古海溫泉景區、天地園、北庭園、庭州灣景觀帶、北庭國家濕地公園;全縣有旅行社分社5家,準四星級酒店1家(豪威酒店),三星級酒店4家(庭州大酒店、恒力大酒店、鑫興酒店、永祥酒店)。
七、財政和金融
[attach]4746[/attach]
財政:全年實現縣屬地方財政收入9.64億元,增長36.2%。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45億元(不含上劃自治州),增長36.5%。其中,稅收收入6.41億元,增長51.3%(企業所得稅0.24億元,增長11.6%;個人所得稅0.11億元,下降30.4%);非稅收入1.04萬元,同比下降15.1%。
地方財政支出58.82億元,增長52.1%。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3.24億元,增長48.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61億元,增長35.3%;教育支出4.48億元,增長0.6%;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36億元,增長45.7%;住房保障支出6.13億元,增長37.9%;社會保障和就業3.14億元,增長15.1%;農林水事務支出10.08億元,增長120.9%。
金融: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10.16億元,比上年增長23.13%,其中:住戶存款72.88億元,比上年增長19.96%,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19.63億元,比上年增長49.95%。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89.54億元,比上年增長15.06%,其中住戶貸款余額34億元,比上年增長2.77%;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52.07億元,比上年增長28.23%,存貸比81.28%。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學技術:全縣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支出3849萬元,下降4.6%。
教育:全縣共有各類學校33所。全年招生數4305人,在校學生17026人,畢業生人數4529人。教職工總數1669人,其中專任教師1327人。
全縣普通小學13所,招生1397人,在校生7791人,畢業生1242人;普通初中2所,招生1162人,在校生3345人,畢業生1197人;普通高中1所,招生639人,在校生1820人,畢業生608人。幼兒園17所,招生數1107人,在園幼兒4070人,畢業生1482人。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升學率完成100%,初中毛入學率100%。
九、文化、廣播和衛生
文化: 全縣有藝術表演團體 1 個(北庭藝術團);民間藝術團體73支,公共文化館 1 個(分館 10?font face="宋體" >個);公共圖書館 1 個(圖書館分館 18?font face="宋體" >個);博物館3所。全縣有不可移動文物點111處,被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4處(其中國家級文保單位4處、自治區級文保單位7處、縣級文保單位13處),其余為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有藏品 1514 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 20 件(其中一級文物3件;二級文物4件;三級文物13件)。
廣播:縣級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全縣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9.8%,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9.8%,全縣安裝廣播電視村村通設備24094套,戶戶通設備18261套,有線電視用戶數已達1500戶。
衛生:全縣現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143家,其中: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2家、個體診所66家、門診部1家、一級民營醫院2家、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家、疾控預防控制中心1家、鄉鎮衛生院9家、村衛生室50家、城鎮社區衛生服務室11家。全縣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056人,其中執業醫師252人,執業助理醫師76人,注冊護士462人,醫技人員202人。全縣核定床位679張。
十、城市建設和安全
城市建設:全縣城市人均住房面積56.5平方米/人,人均公園綠地29.26平方米/人,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100%,無害化處理率96.9%,縣城綠地率42%,用水普及率99%,燃氣普及率97%,城市主次干道路燈亮化率95%,已成功創建了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吉木薩爾縣北庭鎮)和自治區級文明縣、生態縣。
安全:全縣發生安全生產事故2起,為非煤礦山事故,道路交通安全生產亡人事故0起,死亡0人,受傷0人;道路交通傷人事故0起,受傷0人。煤礦、煙花爆竹、消防、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等行業未發生安全生產亡人、傷人事故。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據公安戶籍人口數據統計:2022年末地域總戶數4.78萬戶,總人口13.49萬人,比上年較少1649人。其中男性6.87萬人,女性6.62萬人。在全部人口中,非農業戶口3.86萬人,農業戶口9.62萬人。漢族人口數8.95萬人,占人口總數的66.36%;少數民族人口數4.54萬人,占人口總數的33.64%,其中回族人口數2.13萬人,占總人口的15.77%;哈薩克族人口數1.2萬人,占總人口的8.87%;維吾爾族人口數0.79萬人,占總人口的5.88%。戶口登記新出生人口724人,人口出生率5.33‰;死亡人數957人,人口死亡率7.05‰。人口自然增長率-1.7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44元,增長4.2%。
[attach]4747[/attach]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94元,增長6.5%。
[attach]4748[/attach]
十二、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險
全縣城鎮新增就業3219人,創業帶動就業1538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17028人次。疆內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8.63%;城鎮登記失業率2.9%;堅持9+1招聘活動常態化,收集用工單位354家,783個工種9719個工作崗位。多渠道、多舉措搭建勞務信息對接,促進就近就地轉移。
全縣職工養老保險參保4.37萬人,其中:企業參保3.9萬人,機關事業單位參保4713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5.1萬人。工傷保險參保3.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3.2萬人。職工醫療保險參保34248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82612人。
2022年享受城鄉低保戶共990戶1758人,發放低保金1341.9萬元,其中享受城市低保170戶248人,發放低保金227.85萬元;享受農村低保對象820戶1510人,發放低保金1114.05萬元,其中已脫貧戶158戶366人,發放低保資金201.2萬元。特困人員救助供養316戶319人,發放特困人員救助金457.65萬元。
十三、環境
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0.6%,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全縣水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優良,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保持優良標準,重點監測城鎮集中式飲用水、農村“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水環境質量保持良好。區域噪聲總體水平為良好,全縣城市道路交通晝夜、夜間噪聲評價為良好。
工業廢水排放量24.3萬噸,其中COD(化學需氧量)排放8.033噸,氨氮0.27噸,總氮0.691噸,總磷0.111噸。
工業廢氣排放情況:二氧化硫排放量221.399噸,氮氧化物排放量525.922噸,顆粒物排放量262.434噸。以上數據均不含準東五彩灣地區。
十四、全社會用電量
全社會用電量475.94億千瓦時,下降19%(包括縣屬4家發電廠和五彩灣地區12家發電廠及5家自備電廠的全部用電量)。全行業用電量474.84億千瓦時,下降19%;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2.28億千瓦時,增長58%;第二產業用電量465.68億千瓦時,下降6.6%;第三產業用電量6.88億千瓦時,下降9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1億千瓦時,增長34.7%。
注:
1、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均為現價,其增速是按可比價計算,數據均為初步核算數。
2、地區生產總值數據、人口數據包括兵團;其余的經濟社會各項指標如沒有特殊說明的均不包括兵團數據。
3、資料來源:本公報中主要經濟指標數據來源縣統計局,其他數據來源縣相關部門。其中,畜牧數據、耕地面積數據來源于農業農村局;招商引資數據來源于招商服務中心;財政收支數據來源于財政局;金融信貸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奇臺縣支行;文化、旅游、廣播和體育數據來源于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衛生和計劃生育數據來源于衛健委;城市建設數據來源于住建局;安全數據來源于應急管理局;人口數據來源于公安局;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數據來源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低保數據來源于民政局;環境監測數據來源于生態環境局;公路客貨運量數據來源于交通運輸局;全社會用電數據來源于供電公司,其中縣屬4家發電廠和五彩灣12家發電廠及五彩灣地區5家自備電廠的全部用電量數據來源于統計局。
歡迎光臨 區域數據 (http://www.sjzyih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