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和疫情防控任務,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自治區十屆六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落細自治區黨委、地委(擴大)會議、縣十三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明確的各項任務,團結帶領各族干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艱苦奮斗、克難攻堅、砥礪前行,實現了全縣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 合
2022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111.57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79億元,同比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26.69億元,同比增長24.5%;第三產業增加值49.09億元,同比增長2.2%。
地方生產總值中一、二、三次產業的結構百分比由2021年的34∶19∶47轉變為32∶24∶44。
二、農 業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0.68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農業產值81.25億元,同比增長5.6%;林業產值0.89億元,同比增長26.4%;畜牧業產值21.14億元,同比增長5.2%;漁業產值1.51億元,同比下降6.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87億元,同比增長19.2%。
農作物播種面積172.21萬畝,同比增長2.62%,其中,糧食播種面積55萬畝,同比增長8.29%;棉花播種面積57.15萬畝,同比下降15.52%;油料播種面積1.19萬畝,同比下降340.74%;蔬菜播種面積7.91萬畝,同比增長4.35%。
全年糧食產量24.71萬噸,同比下降11.39%。棉花產量7.03萬噸,同比增長4.46%。油料產量2107.32噸,同比增長683.4%。甜菜產量3243.42噸,同比下降80.9%。蔬菜產量13.78萬噸,同比增長5.9%。水果(含果用瓜)產量40.86萬噸,同比增長4.9%。
年末牲畜存欄119.53萬頭(只),同比增長18.19%;全年牲畜出欄81.28萬頭(只),同比增長0.88%。肉類總產量3.09萬噸,同比增長25.61%,其中主要肉類產量:羊肉產量1.28萬噸,同比增長17.4%;牛肉產量0.71萬噸,同比增長26%;豬肉產量0.42萬噸,同比增長145.07%。牛奶產量4.27萬噸,同比增長6.9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14億元,同比增長44.96%;實現增加值13.32億元,同比增長30.8%;實現營業收入39.28億元,同比增長37.1%。
全縣實現建筑業總產值27.19億元,同比增長38.3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1.05億元,同比增長40.3%,其中建筑安裝工程投資79.61億元,同比增長44.04%。
房地產開發投資11.06億元,同比下降9.13%。房屋施工面積112.2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01%;商品房銷售面積27.0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1%。
五、國內貿易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5億元,同比下降3.8%。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1億元,同比增長6.6%,限額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4億元,同比下降22.7%。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4億元,同比下降3.4%,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5億元,同比下降7.4%。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2022年,全縣營運車輛擁有量達731輛,同比增長3.8%。
截至2022年末,溫宿縣現有公路總里程2942.375公里(包括國省道)高速公路109千米, 國道2條182千米,省道2條13千米,縣道8條249.31千米,鄉道81條899.921千米,村道1162.766千米,專用公路58條243.732千米,市政公路82.646公里,瀝青路面2538.68千米,占全縣公路總里程的88%;13個鄉(鎮)通硬化路率100%。
縣域旅游A級景區10個,其中4A級景區4個、3A級景區4個、2A級景區2個;酒店賓館20家,其中四星級酒店1家、三星級酒店1家;農(牧)家樂260余家,其中四星級農家樂1家、三星級農家樂11家。全年共接待國內旅游人數332.49萬人次,同比增長5%;旅游總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13.14%。
七、財政、金融
地方財政收入10.15億元,同比增長12.6%。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8億元,同比增長22.8%。
地方財政支出68.24億元,同比增長27.6%。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7.97億元,同比增長19.4%。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2022年,全縣擁有各類學校機構177所,其中:職業中學1所、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小學47所、幼兒園112所,另有教學點22個 ;全縣教職員工5199人,其中:職高125人、普高415人、初中1092人、小學2201人、幼兒園1366人;在校學生和幼兒教育兒童總計58743名,其中:職業高中2305名、普通高中5076名、初中12017名,小學30664名,幼兒園在園人數8681名;全年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少年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9.6%。
縣財政下撥科技三項經費3315萬元。全年申報自治區級、地區級各級科技創新項目26個,經地區科技局評審,已立項“科技興阿”項目4個;征集援疆項目6個;征集2022年科技特派員項目32個,擬申報8個;申報2022年度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6個。下派165名科技特派員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827余期,“科技之冬”科技大培訓1352期,培訓農牧民95473人次。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2022年,全縣有縣級公共圖書館1個(分館和流動圖書點11個),文化館1個(美術館、文工團),電影放映管理中心1個,商業性電影院3個,農村廣播覆蓋率98%,電視覆蓋率98%。
2022年,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73家,其中縣級二級醫院2家,鄉鎮衛生院1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9個,營利性醫療機構20個,村衛生室122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婦幼衛生機構1個,縣衛生健康綜合監督執法局1個)。
2022年末,全縣醫療衛生單位擁有病床886張,其中:縣級醫院擁有病床579張,鄉鎮衛生院擁有病床257張,民營醫療機構擁有病床數50張。
2022年末,全縣醫療衛生單位實有人數1867人(在編人員845人,聘用人員670人,鄉村醫生279人,民營醫療機構73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528人(副高級以上人員56人、 中級職稱人員157人、初級職稱814人、 無職稱人員501人),執業(助理)醫師334人,注冊護士474人。
十、人民生活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57元,較2021年增加1041元,同比增長2.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68元,較2021年增加1138元,同比增長6.5%。
十一、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
2022年,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020人,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509人,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31411人次,脫貧人口務工規模6330人,實現2022年高校畢業生就業1642人,就業率達95.7%。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4筆976萬元,實現新增創業1222人,新增帶動就業1695人,分層分類開展技能培訓13157人。
2022年,全縣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8773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8736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01066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0761人。
2022年,溫宿縣資助全縣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共計833戶1083人,發放低保救助870.7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共計2708戶4511人(戶數為2022年12月,資金為2022年1一12月累計數),發放低保救助3655.31萬元,發放率達100%。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溫宿縣堅持加快礦產資源勘探開發,以礦產資源優勢為依托,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詳查礦產資源的種類、分布和儲量,重點加大對全縣石油、煤、東陵玉、巖鹽、白云巖、黑耀巖、銅、鉛、鐵、鎳、石灰石、等礦產勘探開發。
截止2022年底,發現各種礦產地107處,其中:大型11處,中型13處,小型14處,礦點20處,礦化點104處。已初步探明礦種31種。預計原油儲量約12195萬噸、天燃氣儲量3170.8億立方米。
我縣煤炭品種多,品種有:貧煤、脊煤以及部分配焦煤(都屬動力用煤),低灰高熱量,發熱量達7800大卡以上;煤炭儲量約10億噸;巖鹽主要集聚區有:阿瓦特、鹽山口、塔拉克等,儲量約400多億噸;花崗巖約500萬立方米;銅礦儲量約1285噸;石膏礦儲量約35億噸;石灰石約60億噸;石膏估算總礦儲量有32.3億噸左右;東陵玉約30萬立方米;白云巖礦點有四處,估算地質儲量是42.835億噸。鐵礦10個礦體,4個礦化點,估算(300萬噸資源儲量)25萬噸等其它礦物的儲量。
2022年,溫宿縣境內累計鉆(探)井366口,生產井274口,生產原油61.87萬噸,同比增加22.35萬噸,增長56%;天然氣20.82億方,同比增加7.08億方,增長51.6%;2022年石油稅收全口徑收入6.51億元(2021年1-12月份2.65億元),同比增加3.81億元,增長144.9%。2023年預計原油產量70萬噸,天然氣20億方。
全縣有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26700公頃,占全縣國土面積的1.45%。
2022年,全縣發生各類事故338起,死亡38人,受傷187人,直接經濟損失219.7萬元,較2021年相比,事故起數上升4.8%,死亡人數下降20.8%,受傷人數下降31%,直接經濟損失上升2.38%,道路交通事故224起,死亡38人,受傷186人,直接經濟損失5.3萬元。
備注:
1.公報中,生產總值、增加值、總產值絕對額均為當年價格,生產總值、增加值增長速度均按可比價格計算,總產值增長速度按上年價格指數縮減計算。
2、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以地區反饋為準。
本公報中主要經濟指標數據來源于溫宿縣統計局,其他數據來源于相關部門。其中,農業機械動力來源于縣農機局;林業數據來源于縣林業和草原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來源于縣農業農村局;油井勘探數據來源于縣商工局;道路數據來源于縣交通運輸局;旅游、文化、廣播、電視數據來源于縣文旅局;財政數據來源于縣財政局;教育、科技數據來源于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衛生數據來源于縣衛生健康委員會;就業與社會保障數據來源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數據來源于縣醫療保障局;城鄉低保數據來源于縣民政局;礦產資源數據來源于縣自然資源局;安全生產數據來源于縣應急管理局。
歡迎光臨 區域數據 (http://www.sjzyih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